——英雄!
毫无疑问,在安西都护府为节帅十五年,立功灭国无数的高仙芝就是英雄,堂堂正正的榜样人物!
当他们听说安禄山作乱谋反,朝廷紧急征召良家子平叛时,许多人都义无反顾的报名加入。
“好男儿,功名马上取!”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就是当代年青人的愿景。
他们坚信伟大的大唐不会坠落,烈日只是被一时的乌云遮盖,胜利属于大唐!
当他们听到八皇子挂名为主帅,密云郡公和新任大都护挂副帅指挥出征时,长安子弟们更沸腾了!
那可是高节帅啊!
那可是封侯拜相,威慑西域三十六国的密云郡公啊!
高仙芝对于这帮年青人的影响力,几乎等同于东汉时期班超、陈蕃对洛阳子弟的魅魔程度了。
节帅说,敌人很强,我们很弱,要先守,等待安西军支援。
他们信了,毫无条件的信了。
节帅说,我们打了败仗,大家不要灰心,是敌人太强了,不是我们太弱了,我们会赢的。
他们也信了。
打了败仗,朝廷是没有赏赐的。
节帅就打开府库,并私囊公用赏赐了诸军,还一个劲儿的鼓励他们。
试问,你正风华轻狂的年纪里最最喜欢的偶像站在你的身前,送你礼物,夸你很棒,你能受得住吗?
潼关官衙院内
高仙芝虽然跪在地上,抬头,眼底清澈无比,高声朗朗:
“上是天,下是地,兵士们都在,难道他们和您能不知道吗?”
“高节帅冤枉的啊!”
“节帅没有死罪,我等愿为节帅请证!”
门外嘈嘈杂杂,围过来的新兵越来越多,年青人们都听说高节帅正在被阉人问罪,火气顿时就上来了。
边令诚脸色越来越阴沉,发抖的手指掩饰不住他内心的慌乱,他是真怕墙外那群毛头小子冲进来哗变。
“高仙芝,你的意思是圣人有错?”
“公公莫给我安插这样的罪名。”高仙芝自知今天死罪难逃,所以压根不怵边令诚的装腔作势,他只想为自己求个清白,不能稀里糊涂的死去,不可让历史记上自己的莫须有的罪名。
高仙芝声音拔高,更像是在对墙外的新兵们说话:
“我从长安和洛阳招募了许多儿郎,虽然朝廷允诺赏赐的东西很少,装备也不齐全,但我还是能和你们一起消灭这些反贼,然后获取高官和奖赏。”
“这些反贼凭借山陵险固、军力众多三番几次攻来我也从不惧怕,你我都深知叛军实力的强盛,
所以军队前行到这里,也是因为要坚决守卫潼关的原因。”
“我如果真的是害怕才退兵,你们可以向陛下实话实说;我如果不是因为害怕才退兵,你们就不要再冤枉我了。”
墙外安静了,仅仅一个呼吸后,围观的新兵们发出了震动大地的声音:
“冤枉!”
高仙芝心满意足了,有着全军将士的作证,他将不会是那个不清不白,因为贪污胆小罪名而被处死的庸将!
一样的风雪夜,寒风凛冽。
高仙芝挪了个身位,朝着长安的方向深深行了个五体头拜大礼,随后又向西方和东方各叩一首。
完全不顾一旁陌刀手动容的神情,不顾边令诚吃了大便的脸色。
“封二......”高仙芝最后扭头看向躺在草席里封常清尸首,前些天还在长安城里炙手可热的新贵,如今被一张草席简单的裹着,他幽幽长叹了一口气:
“你从贫贱到显赫,是我提拔你成为判官,后来又接替我为节度使,想不到今天我会和你一起死在这里,这大概就是命中注定吧。”
“封二,黄泉路上莫走太急......风大,等等我这个老家伙!”
——————
————
———
——
—
《旧唐书》:边令诚至潼关,引常清于驿南西街,宣敕示之。常清曰:“常清所以不死者,不忍污国家旌麾,受戮贼手,讨逆无效,死乃甘心。”常清遂死。
《旧唐书》:仙芝又目常清之尸,谓之曰:“封二,子从微至着,我则引拔子为我判官,俄又代我为节度使,今日又与子同死于此,岂命也夫!”遂斩之。
《新唐书》:仙芝自外至,令诚以陌刀百人自从,曰:“大夫亦有命。”仙芝遽下,曰:“我退,罪也,死不敢辞。然以我为盗颉资粮,诬也。”谓令诚曰:“上天下地,三军皆在,君岂不知?”
《新唐书》:军中咸呼曰:“枉!”其声殷地。仙芝视常清尸曰:“公,我所引拔,又代吾为节度,今与公同死,岂命欤!”遂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