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李世民看见一连串的“汉室”眼睛也进了两颗大柠檬,“不知道我李氏子孙可以兴复唐室的呢?”
天幕也夸过他大唐是盛世王朝,与汉并列者。
总不能没有人心怀大唐吧?
大唐皇帝开始思绪飘远,幻想起有朝一日在天幕看到兴唐故事应该怎么给众爱卿表现。
杜如晦倒是对其中魏晋南北朝的那些故事挺感兴趣:
“玄龄兄,天幕所讲晋史可是你修的啊!”
房玄龄闻言苦笑,刚才天幕讲的时候他就觉得熟悉,直到讲起了司马炎后,他就反应过来了:
这不是我写的吗?
“晋史确实如此。”
杜如晦有些不信:“真没黑?!”
“克明,你若不信来我集贤殿看一看就知,那魏晋史录就是如此。”房玄龄信誓旦旦道:
“魏晋文风本就浮夸,各种诏书、战书、笔记、实录等等也保持这种文风。”
“你知道我修史的时候有多痛苦吗?”
用现代话来讲,房玄龄修的《晋史》、《南北朝史》就是魔法纪元实录,各种千奇百怪的事情都有。
这也不能怪房玄龄,现代成语和典故大多来源于当时那个时期,就知道当时的文人多能造梗了。
一场大战的官方记述,甚至能写出天人神魔共助之的话出来。
很难想象,当年房玄龄作为一个主官修史时,面对繁杂且魔幻的资料时到底有多崩溃。
如实抄录,那就是在写志异小说了。
他不得不从中精简出事件原貌,用朴实的话语还原后再编篡。
文风浮夸且有玄幻之风,无怪唐朝以来,古文复兴运动兴起了。
韩愈更是喊道:“打倒骈文!”
杜如晦思考了下自己读过的魏晋书籍,宽慰道:
“没事,虽然我这个副官不常在集贤殿,但你的辛苦我能明白。”
“太好了,克明!”
“你终于想起来要来集贤殿帮我分担一部分工作了。”
“玄龄,修史可是大功劳,我怎么能分你的呢?”
“那你...?”
“我精神鼓励你。”
......
一则则金刀故事被天幕讲述着,却是让各朝时空里的皇帝们蹙起了眉头。
金刀之谶不得不防啊!
他们是真不想在自己的王朝出现一个姓刘的斩大蛇起义!
讲真的,汉朝故事实在是太过于深入人心了。
后汉以来,汉太宗的地位又被儒家无限拔高,实质性成为了皇帝制度下的明君模板。
要不是他们有族谱,祖上不是姓刘的话,还真想往上面凑一凑。
认祖宗,不丢人。
李唐都能自认李耳后人哩!
「要说魏晋以来汉室子孙里最出名的,当属刘继业了。」
「刘继业这个外号是现代人给他起的,如果按照他自己做过的事情来论,刘必烈这个名字才最合适。」
元朝
大都宫城
忽必烈:?
刘必烈?没听说过啊?
后来人也不太会取一个和他名字一样的。
所以,这该不会是说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