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你真的易守难攻,这人数差是不是有些太离谱了呢!
李斯思绪却飘到了刚才。
他刚才还放大话,八十三万大军绝对能拿下一个武将,任你再骁勇也不行。
现在天幕讲的后世离谱事越多,他越觉得自己眼界好像有些窄了。
七进七出八十三万大军,这不能是真的吧?
......
天幕下三国时期前的观众们默默的计算着诸葛亮的北伐时间,惊骇的发现,一年居然动了两次大规模作战!
尤其是武帝时空的汉朝百姓们,他们忽然就觉得自己生活的时代好像也不是那么穷苦了。
皇帝虽然奢侈了点,虽然不恤民力了点。
但是从来不会一年发动两次大规模作战,而是每打完一仗就要休养一段时间。
想通了之后,各朝的观众们不得不竖了一个大拇指:
川人真狠啊!
怪不得秦国得了益州之后就突飞猛进了,原因居然出在这!
「两次接连的北伐失利,正常情况下是休养生息,养足精力再战。
而丞相则是选择了在第二年春天发动了第三次北伐。
看到这里,各位小伙伴是不是震惊了:
诸葛亮这么残暴了?一点都没在乎蜀国的国小力微?」
古人们面面相觑,这不对吗?
连年征伐,国家还有钱了吗?
最后的压迫肯定都要落到百姓身上!
如此行为,可不就是不恤民力。
「我们都知道,夷陵之战不仅败掉了刘备的心气,更是败没了蜀汉的精英二代和百战劲卒。
诸葛亮接手的蜀汉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天崩开局。」
「此时面对国库无银,老臣凋零,人才青黄不接的情况下,丞相一人承担了开汉时期刘邦、萧何、张良、韩信四个人的工作。
即招兵练军,改革财政,颁布律令,治政蜀地,战略规划,促进民生......
甚至诸葛亮在书法、音乐、绘画领域也独树一帜。
至于说文采水平......看《出师表》就知道了。」
“还有什么是你不会的?!”天幕前的古人们瞠目结舌。
圣贤教导我们:人无完人。
根据我们实践得来了真理,那就是圣贤说得对!
怎么到了诸葛亮这里,圣贤的话就不适用了?
春秋时期,夫子的学生们仰着头疑惑的看向老师:
这对吗?
「五年,只用了五年!」
「丞相便将蜀地的颓废之气一扫而空,带来了一个焕发生机的新蜀汉!」
「看到这里,可能还有人觉得不可能。
五年时间怎么能筹够北伐的元气呢?
当年汉武帝北伐匈奴可是汉室养精蓄锐了七十余年啊!」
「在现代拍摄的百集纪录片《诸夏通史》里,秦始皇、汉武帝也只能占一集」
「整个三国时期,魏蜀吴也才凑够了一集」
「而诸葛亮治蜀篇,独占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