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生死愿随李晋王(1 / 2)

出来混讲的是什么?

义气!

向来义薄云天的张献忠就是凭这样的本事,在陕西混出了名头,如鱼得水当了大把子,这才有的如今起义军规模。

张献忠状似随意的说道,“可望!你是我长子,更是我军中的柱石,将来我死后,你就是咱家的继承人啊!”

孙可望早就被未来自己干的事吓得满头汗水,这时又听到义父的话,忙跪倒在地。

“义父!您春秋鼎盛,正是成大事的好年纪,孩儿理应尽竭心力辅佐您完成大业。”

“是吗?”

张献忠玩味的说道。

平时的他大方随意,性情多变,酷爱杀人为乐。

可不代表他这个大字不识的粗夫,就是一个心无大略,没点计较的人。

这偌大的起义军怎么成道?

李定国这时也出来道,“义父,兄长向来对您忠心耿耿,天幕里兄长未来做的事和他现在无关,还请义父明察啊!”

张献忠挑了挑眉,定国这孩子哪都好,就是对自己人太长情。

若是他有这份本事,被崇祯帝亲自招抚,可能早就抛下这过一天是一天的流寇日子,去找朝廷吃皇粮了。

“定国,你一边去,义父要执行家法!”

说罢,张献忠咧嘴一笑,掏出了自己的大鞭子。

孙可望吞咽了口唾沫,义父,您,轻点...“啊!”

“让你投降清狗!”

“让你背叛定国!”

“啊?咱死的时候是不是说让你们归明了?”

【网友说:

“李定国,反明急先锋,抗清擎天柱!”

“玩了某游戏3分钟,贡桌上的关公睁眼把我砍成臊子了。\/.憨笑ej。”

“我认为李定国为的不是大明,只是汉人!”

“在我老家,现在李定国的祠堂还保存的好好的,每年到了李晋王的祭日,全县的人都要停产为他上香火!”

“我记得缅北的果敢族,好像就是李定国当年率领的残明势力后裔。”

“自从诸葛丞相收复了傣佤之后,忠义大汉便刻在了骨子里!佤人从不忘是诸葛孔明带他们走向了文明,也不会忘李定国带他们全了忠义。云南处处李晋王的生祠,忠义这一块\/.”

“好像清朝时,全国禁止谈论南明的人和事,只有云南和缅北一带,依然冒死供奉着李定国。”

“李定国爱的才真的是这个民族。活不下去就反抗明朝,外敌入侵,毅然决然站统一战线。”

“冷知识:明末柱石秦良玉最后的三万兵马也是被李定国全灭的!”

追评:“所以才说人家是反明急先锋,抗清擎天柱\/.狗头ej。”

“明实亡于万历,这句话说的真对!可怜张居正十年之功,被废物万历一朝散尽!”

“可惜了生不逢时,整个南明朝廷朝蠢得要死,生死攸关还在自相残杀,一部南明史,满是心酸泪。”

追评:“原以为南明又是一个南宋小朝廷,殊不知党争根深蒂固,亡国就在眼前,朝廷还在自相残杀!”

追评:“南明,类人群闪耀时刻!”】

磨盘山。

清军终究是怕了李定国,数万大军的包围还是未能拿下这块硬骨头。

他们狼狈的撤军了,留下了一片狼藉。

数不清的明军将士和清军的尸体横在战场。

这一战把三分之二的大西军都打没了啊!

当初从陕西起军的老兄弟,十年来转战数省,从中原到蜀地,再到西南。

“定国一事未成,愧对兄弟,愧对国家啊!”

李定国怔怔道。

刀钝了,甲破了。

他取下头盔,血战多日的他,头发早已被汗水和血液凝成一团。

打到如今,他从未后悔过。

义父没了,兄弟没了,就连汉人最后的家业,眼看也要没了。

甚至最后的希望,他一心力保的永历朝廷,也在天幕的剧透下,终会被清军剿灭。

一股心火急速的烧起,李定国一个踉跄差点跌倒。

“晋王殿下!”

他的亲随连忙上前搀扶,才发现李定国早已泪流满面。

这个铁汉子,从关中出道,一生历战数百场,亲长妻儿死在面前都不曾哭过,现在居然流泪了!

“晋王!”

打扫战场的一众将士跪倒。

“定国没能带兄弟们活下去,没有光复大明,没有光复汉家天下。”

李定国哆嗦着说道,“我...愧对兄弟们,愧对国家托付啊!”

“晋王!”

亲随们对视一眼,朝着李定国半跪抱拳行礼。

“我等誓死愿追随晋王!”

一众将士也得知了他们终将失败,没有一个人活下去,也没有光复大明。

就连身后事,也只有云南的老百姓们抗旨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