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重生回到末世烬途 > 第112章 荒芜星域、晶核喘息与熟悉回响

第112章 荒芜星域、晶核喘息与熟悉回响(1 / 2)

系统核心数据库那令人窒息的秩序压迫感,就像被斩断的锁链一样,突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股压迫感曾经让人喘不过气来,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它紧紧束缚住了。然而,就在一瞬间,这种束缚被彻底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宇宙真空那熟悉的、冰冷的、却又带着无限自由意味的虚无。

林烬所化的混沌晶核,在那条由文明残响构筑的隐秘路径末端,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地“吐出”。它就像一个被海浪推上陌生沙滩的微小贝壳,翻滚着、飘荡着,最终缓缓地落入了一片绝对陌生的星域。

这片星域与林烬想象中的完全不同。他原本以为会有耀眼的星光迎接他的到来,或者是追兵那震耳欲聋的咆哮声。然而,这里只有一片死寂,一种比系统核心数据库的秩序死寂更加荒凉、更加空洞的死寂。

这里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没有星球,没有恒星,甚至连一丝微弱的光线都没有。只有无尽的黑暗和虚无,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宇宙的尽头,永远无法逃脱。

他悬浮于虚空之中,感知如同初生的触角,小心翼翼地向外延伸。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难以形容其广阔的宇宙荒漠。遥远的星系如同风中残烛,光芒黯淡稀薄,仿佛下一刻就要彻底熄灭。近处,只有零星漂浮的、冰冷破碎的小行星带,以及弥漫在空间中、阻碍感知的厚重星际尘埃云。这里的宇宙背景辐射微弱得可怜,能量活性低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仿佛是一片被宇宙遗忘的、连恒星都懒得诞生的角落。

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宇宙中,没有“织网者”编织者巡逻的幽蓝流光,也没有繁忙的能量通道。这里仿佛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甚至连那种标志着文明存在的、微弱的信息波动都几乎难以被感知到。

这里,便是“织网者”系统监控网络的边缘地带。这片区域被系统判定为“资源贫瘠”、“无开发价值”,因此被暂时忽略,成为了宇宙中的垃圾场。

然而,对于刚刚从系统核心那等绝地逃出生天的林烬来说,这里却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喘息之地。在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逃亡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可以让他稍作休整,恢复一下体力和精神。

在确认暂时安全之后,林烬毫不犹豫地将全部心神都沉浸到自身之中。

当他的意识触及到混沌晶核时,他的心猛地一沉——晶核的状况远比他想象的要糟糕得多。

为了强行校准路径并模拟数据残渣进行“漂流”,晶核几乎耗尽了他自诞生以来所积累的所有能量。如今,晶核的光芒已经黯淡到了极致,就像是风中残烛,随时都可能熄灭。

不仅如此,原本在晶核内部永恒动荡的信息流转,此刻也变得异常迟缓,甚至有些凝滞,仿佛失去了动力一般。这让林烬感到一阵恐慌,因为他知道,一旦信息流转停止,晶核就会彻底失去活性。

更糟糕的是,原本只有指甲盖大小的晶核,似乎因为能量的过度消耗而微微缩小了一圈。这使得它的结构变得更加脆弱,仿佛轻轻一碰就会碎裂。

林烬觉得自己就像是一盏油尽灯枯的孤灯,在这片荒芜的宇宙中孤独地燃烧着,随时都可能被无尽的黑暗吞噬,彻底熄灭。

必须尽快补充能量!修复晶核!这是当务之急,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恢复自身的力量,继续前行。

然而,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宇宙荒漠中,能量的获取却成了一个巨大的难题。这里的能量极度贫瘠,仿佛是一片荒芜的沙漠,找不到一丝生机。

他焦急地思考着,回忆起过去吞噬孢子能量核或共鸣水晶时的情景。那时,他只需微微张开晶核的信息接口,就能轻松地从虚空中汲取到弥散的宇宙能量。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尝试着同样的方法,希望能够在这片贫瘠的宇宙中找到一丝能量的踪迹。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晶核的信息接口,期待着能量的涌入。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尽管他竭尽全力,从虚空中汲取到的能量却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片区域的能量密度实在太低了,而且其性质极其惰性、杂乱,就像是一堆毫无头绪的乱麻,让人无从下手。这样的能量不仅难以吸收,而且吸收效率差到令人绝望。

按照这个速度,想要恢复到足以维持基本活动的水平,恐怕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甚至可能是以千年为单位来计算。

时间对于他来说是如此宝贵,他等不起!地球等不起!秦雨薇、阿木他们……同样等不起!

焦虑如同熊熊燃烧的冰冷火焰,无情地吞噬着他那刚刚诞生的意识。这股焦虑感犹如恶魔一般,在他的心头肆虐,让他感到无比的痛苦和恐惧。

然而,他并没有被这股焦虑所击倒,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深吸一口气,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然后开始重新审视自身以及这片荒漠。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漂浮的破碎小行星,它们在无尽的黑暗中显得如此渺小和脆弱。接着,他的视线转向那厚重的星际尘埃云,这些尘埃云似乎隐藏着无尽的奥秘。

能量……除了游离的宇宙能量之外,还有什么呢?他苦苦思索着,试图找到其他可能的能量来源。

突然,他的感知像雷达一样扫过那些破碎的小行星和星际尘埃云,仿佛在寻找着什么。就在这时,一个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火星,骤然亮起。

他想起了在系统核心数据库的废墟中,他是如何依靠吸附、整合那些无主的规则碎片和信息尘埃,才得以初步凝聚和演化的。那些规则碎片和信息尘埃,不也是一种“物质”吗?它们是信息的物质载体!

这个发现让他兴奋不已,他意识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物质,可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和信息。也许,通过对这些物质的研究和利用,他能够找到新的能量来源,甚至是解开这片荒漠背后的秘密。

这片荒漠,看似贫瘠,但这些漂浮了不知多少亿万年的小行星和尘埃云,其物质结构内部,是否也沉淀着宇宙漫长岁月中的某些……古老信息?或者,蕴含着某种极其微弱、但可以被他的混沌晶核特质所提取的基础物质能量?

他不再将目标局限于那些稀薄的游离能量,而是将自己的感知延伸到了距离他最近的一块房屋大小的、布满撞击坑的暗色小行星上。

这颗小行星看起来毫不起眼,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撞击坑,就像被无数次撞击后留下的伤痕。然而,他的注意力却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他的感知如同无数细微的根须,慢慢地穿透小行星那冰冷坚硬的外壳,一点一点地深入到它的内部结构之中。

一开始,他所接收到的只是一片混沌的物质反馈,只有最基础的原子和分子的排列信息。这些信息杂乱无章,仿佛是一个无序的迷宫,让人摸不着头脑。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感知频率,试图与这颗小行星的混沌特质相契合。终于,当他将感知频率调整到与自身混沌特质完全同步的时候,奇迹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