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规则道书 > 第140章 五行流转

第140章 五行流转(2 / 2)

午时?日悬坛心,五行归中

日头正中时,五行石的阴影在坛心交叠成圆。木位的影与火位的影相互交织,金位的光与水位的光彼此映照,最终都融入土位的黄褐之中,石缝里的草木也朝着圆心倾斜,叶片交织成网 —— 这是《玄志》记载的 “五行归中”,每日此时,五方的气都会向中央土位汇聚,显 “土为五行之母” 之象。

玄行道长将五方石上的水同时倒入坛心的凹处,五色水在凹里旋转,很快交融成浑浊的黄,“这便是‘土能合五’,” 他指着旋转的水,“五行非孤立,乃相资相生,归中方显本源。” 行婶端来五碗菜,木位放青菜,火位放红烧肉,金位放凉拌藕,水位放冬瓜汤,土位放土豆泥,众人夹菜时,自然地按五行相生的顺序取食,没人刻意安排,却吃得五味调和。

林羽夹起一筷青菜,清苦的滋味带着木位的生;再夹一块红烧肉,浓郁的滋味含着火位的长,突然懂了 “五行相生” 的真意 —— 不是消灭差异,而是在差异中找到循环的链条,就像饮食的五味、劳作的分工、生命的轮回,都是在相互滋养中维持着生机的延续,就像这坛心交融的水,失去了原有的颜色,却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未时?云过日移,五行消长

乌云漫过日头时,坛上的光影开始变化。火位的光渐渐减弱,水位的影慢慢变淡,石缝里的草木也随之调整,木位的青禾微微收拢,金位的白茅则更加劲挺 ——“这是‘五行消长’,” 玄行道长指着石上的光,“火不可久盛,水不可久沉,就像四季轮回,五行也有兴衰。”

工匠们在坛边制作器物,木位的木匠刨着木料,火位的陶工烧着陶坯,金位的铁匠打着铁器,水位的染匠浸着布料,土位的瓦匠和着泥,“这手艺跟五行一样,” 老工匠笑着说,“木要湿,火要旺,金要冷,水要温,土要润,各有各的讲究。” 林羽望着那些半成品,木坯泛着青,陶坯透着红,铁器闪着白,布料浸着黑,泥坯呈着黄,突然觉得所谓 “天道”,不过是让万物各归其行 —— 木材借木位的气保持韧性,陶坯借火位的气烧成坚硬,铁器借金位的气增加光泽,布料借水位的气染上颜色,泥坯借土位的气增强黏性,差异的特质在各自的方位上得到彰显,却又在整个坛的气场里相互转化,共同维持着循环。

申时?气随影动,五行流转

日头西斜时,坛上的光影开始反向移动。木位的影渐渐拉长,金位的光慢慢扩展,石缝里的草木也开始转向,火位的红花朝土位倾斜,水位的薄荷向木位伸展 ——“这是‘五行流转’,” 玄行道长的身影在光影里移动,“木衰则金旺,火衰则水旺,循环往复,无有尽时。”

清行拿着粉笔在坛上画轨迹,木位的光影移动路线与金位的恰好构成两个相切的圆,“这轨迹千年不变,” 他指着圆圈,“就像老祖宗画的五行图,转了万年还是一个样。” 林羽望着那两个圆,突然明白 “周行不殆” 的深意 —— 天地的平衡从不是静止的,而是在永恒的流转中维持着动态的和谐,就像光影的移动、草木的转向、日月的交替,看似在变化,实则从未偏离五行的循环。

酉时?霞染坛壁,五行共色

夕阳西下时,霞光将五行坛染成一片金红。五行石的界限在霞光中变得模糊,木位的青与火位的红交融在一起,金位的白、水位的黑、土位的黄也都染上金辉,再分不清哪片属木,哪片属火 ——“这是‘五行同辉’,” 玄行道长指着坛壁,“差异到极处,便会显出共通的底色,就像五行的流转,终会归于太极。”

村民们扛着农具回家,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木位边的影子与火位边的影子在坛心交握,“白天各忙各的,晚上聚在一起吃饭,” 行婶笑着说,“就像这五行,分了一天,总得合一会儿。” 林羽望着那些交握的影子,突然觉得所谓 “宿命”,不过是五行流转中的必然相遇 —— 就像四季交替,就像昼夜轮回,就像每个人的聚散,都是在差异与交融中演绎着五行的法则。

戌时?星斗初显,五行映天

夜幕降临,星辰渐现时,林羽发现五行坛的轮廓与头顶的星图隐隐相合。木位石对应着角宿,火位石对应着心宿,金位石对应着昴宿,水位石对应着危宿,土位石对应着镇星,石缝里的草木则对应着银河的五条支流,将五星连在一起 ——“这是‘地法天’,” 玄行道长指着星空,“地上的五行,原是照着天上的星象造的。”

清行将白天收集的五行石上的露水倒入泉中,水面立刻映出完整的星图,与头顶的星空相互呼应,“这水见过地上的五行,也能映出天上的,” 他惊叹道,“就像镜子,照过物,也能照见天。” 林羽望着水中的星图,突然懂了 “天人合一” 的真意 —— 天地本是一体,地上的五行与天上的星斗、草木的脉络与银河的支流、人的呼吸与天地的脉动,都是同一五行法则的显形,就像这露水,在地上分属五行,在泉中却能映出完整的星空。

亥时?坛归寂静,五行相守

万籁俱寂时,林羽躺在坛心的土位石上,四周是五行石的气,木位的清、火位的暖、金位的凉、水位的寒、土位的厚在周身交替,石缝里的草木在夜风中轻轻摇曳,叶片的脉络与他的呼吸渐渐同步。玄行道长的鼾声在坛的边缘响起,与草叶的 “沙沙” 声形成和谐的节奏。他想起白日种种:粮食的五味、影子的分合、器物的五色…… 原来天地从不需要刻意的 “守护”,只需要人放下分别心,像五行石般坚守自己的行性,又像草木般懂得向相邻的方位倾斜,在差异中寻得共存。

风过坛畔,带起一片草叶落在他的胸口,叶尖的露水顺着衣襟滑落,分别落在五方石上,像在完成最后的循环仪式。林羽突然懂了,所谓 “五行”,不过是天地万物在差异中寻求循环的智慧 —— 就像他此刻躺在坛心,不是要消弭五行的差异,而是在差异中感受循环的妙处,就像这五行坛的存在,不是要证明五行的差异,而是要彰显差异中那永恒的流转。

坛外传来行婶的纺车声,混着远处的虫鸣,与草叶的摇曳声融成一片。林羽闭上眼,感觉自己正变成五行坛的一部分,变成五行流转的气,在夜色里轻轻起伏,与星、与云、与粮食的香、与器物的味,共成这天地间,最寻常也最神圣的循环。而那藏在石缝、草间、露里的五行,正借着万物的形,悄然流转,无始无终,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