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从命令,严守纪律,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苦练杀敌本领,时刻准备战斗,绝不叛离军队,誓死保卫祖国。”
王石安跟着呐喊,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腔里迸发出来,砸在操场上,也砸进自己的灵魂里。几个月来的所有汗水、泪水、委屈、自豪,仿佛在这一刻找到了最终的归宿和意义。他眼眶发热,但强行忍住。他想起弟弟,想起父母,想起那个遥远的、贫穷的家。此刻,他不仅仅是他自己,他是一名军人。
仪式结束后,真正的离别悄然来临——下连分配。
新兵连这个临时集体即将解散,大家将根据训练表现和部队需要,被分往不同的野战部队、边防连队或后勤单位。走廊里的公告栏前,挤满了紧张的人群。
王石安深吸一口气,挤上前,在名单上寻找自己的名字。
“王石安:步兵第x师装甲团机械化步兵三连”。
是一线作战部队。和他预想的一样,也与他的射击、战术成绩相符。他心中一块石头落地,涌起一股渴望接受真正挑战的激动。
有人欢喜,有人失落。去后勤、机关单位的,脸上露出轻松;分到艰苦边远地区的,则面色凝重。战友大刘被分去了炊事班,他捶了王石安一拳,笑骂着:“好小子,去了尖刀连,别给咱七班丢人!”王石安也笑了,笑容里夹杂着离别的酸涩与前路的憧憬。
当晚,七班举行了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班会”。没有零食,只有白开水。大家挤在宿舍里,沉默了很久。最后,郑班长站起身,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的脸。
“明天,你们就要下连了。”班长的声音罕见的有些沙哑,“别以为新兵连结束了就是享福。下了连队,才是真正军旅生涯的开始。别给我丢人,别给七班丢人。……都好好的。”
他没有多说,只是拿起自己的牙缸,以水代酒:“七班!”
“杀!”九个声音,包括王石安,用尽全力吼出这个他们练习了无数遍、蕴含了所有复杂情绪的字眼。牙缸重重撞在一起,水花四溅。
第二天清晨,运送新兵的军车轰鸣着驶入营区。王石安背起自己所有的行囊——比来时多了那套挂着“列兵”衔的军装、一本《士兵手册》、一枚实弹射击考核的优秀奖章,以及一沓战友留下的联系方式。
他回头看了一眼生活了三个月的新兵连营房,那里有他流血流泪的土地,有他叠过无数次的“豆腐块”,有他最严厉也最可敬的班长,还有一群一起从老百姓变成军人的兄弟。
然后,他转过身,目光投向远方。他知道,下一站,将是真正的“宽桥”——那里有更先进的战车、更艰苦的训练、更残酷的对抗,以及一名机械化步兵所需要面对的一切。
他深吸一口气,踏上了驶向装甲团的卡车。车轮滚动,带他奔赴军旅人生的下一个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