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我其实更喜欢待在车间卖力气,每天无忧无虑的多好啊。”
何雨水咯咯咯的笑:
“这一点跟芙姐挺像,芙姐恨不得把这个化验科科长辞了,又怕新上任的科长妨碍她做研究,所以才勉为其难在位置上待着的。”
善芙不胜酒力,面色已经酡红,张口反驳道:“你不也是这样吗?”
何雨水伸手去挠善芙痒痒:“我有你和哥,还有玉华姐罩着啊……”
魏柔魏娆宠溺地看着四人,眼中满是淡淡的温情。
……
赵衍的小型电弧炉终于成了,
看着缓缓流淌而出的合金钢水,所有人都露出振奋的神色,这些人中最开心的要数刘大强。
在吃了赵衍偷偷加过料的药丸后,跟随赵衍一路走来,
从基础几乎为零,只知道卖一把子蛮力到如今理论和经验同时具备,随时都可能跃上八级,拿到所有人梦寐以求的八级工工资,简直跟做梦一样,
不过这也不是刘大强第一次这样激动,上一次如此激动是三个儿子终于走出了翻砂车间,不用再做苦哈哈的翻砂工的时候。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赵衍,此时刘大强只恨自己没有个闺女……
杨厂长叉腰从原料进炉一直盯到铁水出炉进入模具,看看手表,也就一个小时出点头。
“这么快的吗?”
刘玉华对一旁的翻砂车间主任道:
“安排人跟着刘大强同志学习,人员培养好后我们要三班倒,人可以休息,炉子不能休息。”
翻砂车间主任非常别扭,
从摩托车发动机到现在的电弧炉,全都是出自翻砂车间之手,
眼前这位副厂长更是始作俑者,但他竟然一点光都沾不着,这就太让人难受了。
然而职位就在这里,车间主任不听副厂长的话,不是找死是什么?
杨厂长这时候跳了出来:“干嘛要三班倒?多造几个电弧炉不就行了?”
技术科邹主任连忙解释:“设备和原料预热需要大量的电力,相比来说,人工反而是最便宜的。”
杨厂长捏着下巴,
“那就暂时这样吧,先把阿美利卡的订单应付过去,等技术成熟以后再更换其它高炉。”
津门正在交接的设备杨厂长并没有提,
在杨厂长和工业部领导看来,一边是试生产的小型高炉,另一边是技术已经成熟的大型高炉,
两者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最理智和节约成本的办法当然是等两边都正式投产以后再看效果,这是对国家财产负责。
赵衍也不多做解释,也没法解释,总不能说两遍其实都是出自自己的手笔吧?
不过有了眼前的电弧炉,很多材料都已经实现小规模量产,能做的东西又可以多不少,赵衍也能接受。
至于发动机生产这一块,赵衍当然不会参与其中。
从带头的人员培训到设备搭建,赵衍都已经安排妥当,
想要大规模投产,只需要继续细分工序就好,有刘玉华的技术支持,梁拉娣和夏小兰等人完全能够胜任,按部就班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