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来送集装箱的工作人员交接完毕后转身就走,仿佛对集装箱里具体装的是什么东西完全不关心。
赵发强猜测这些人有很大概率是羡慕嫉妒还无可奈何,因此才选择了回避,眼不见为净。
……于是轧钢二厂终于盼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赵发强当然不会把两个集装箱全部据为己有,那也太招人恨了。
干脆招呼来自家厂子领导,两个集装箱被直接拖到了轧钢二厂的工人广场,当着无数工人面上演了一出“开盲盒”。
彩电,冰箱,洗衣机,竟然还有几台空调,行吧,自家全有,全捐了……
第一个集装箱的后半段是大量的衣物和日用品,这个可不能捐,否则晚上进不了家门。
厂领导非常体恤下属,大手一挥,运输队集体上场,衣服日用品全部装车,拉到赵发强家里去。
第二个集装箱打开后大家一齐沉默。
里面有一个巨大的木头箱子,封闭得严严实实,上面贴着封条,还用毛笔写着:表弟亲启。
其余则全都是汽车配件,轮胎,车壳,玻璃,应有尽有,技术科上去转了一圈后下来汇报:
“目测是四辆汽车,只是还没有组装……”
到这里领导可就犯难了,摸着光秃秃的脑门:“老赵,你家可不缺汽车……”
赵发强了然,“对啊,我要来也没用啊……”
“有一说一,老赵,还是你敞亮……”领导竖个拇指。
赵发强还找来撬棍亲手打开那个木头箱子,领导假意拦了一下没能拦住。
箱子打开,哗啦啦调出来许多书籍,清一色的外文书籍,看图文好像是医学用书。
了解赵灿在阿美莉卡还是个名医的厂领导神色一正,连忙指挥人员把箱子重新打包好运到赵家去。
人前多风光,人后就多狼狈,可怜的赵发强同志硬是在九十五号院住了一个礼拜才被允许回家。
赵母的原话是这样的:
“败家爷们!那车多好啊,得值多少钱啊,就这么捐了……”
其实在赵衍这里赵母的话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捐确实得捐,但闹也肯定得闹,否则下次再有好玩意回来,惦记的人可就多了……至于你爸,就让他受几天委屈吧……”
赵衍送这样四辆车回来当然不是为了给自己用,赵衍现在可不缺交通工具。
不说院子里停着的那些,就说空间里,每一种外观都有数十辆不同功能的,并且数量还在增加。
——请参考那宝凤离开时候坐的那一辆吉普车。
赵衍送这样四辆汽车回来主要还是为了防止自家人闭门造车。
相同技术相同设备,“技术和机床都是龙国卖出去的”,两边都拿出来比比,取长补短嘛……
不提这四辆车组装起来后给龙国提供了多大的借鉴,也不提可怜的赵发强同志一个礼拜都没能回自家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