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急忙追问:“那两块地?”
“杏山至松山,连山至宁远。”李平说道。
“卧槽!”李胜瞪大眼睛,“真的假的?”
“卧槽,也是你小子能说的吗?”李平抬手在他脑袋上摔了一巴掌,“我的优秀品格,你是一定没学到,话倒是学了不少。”
“平哥,这是真的吗?”这个时候,李越明下意识吞了一口唾沫,毕竟土地是所有人的核心利益。
“真的,比真金白银还真。”李平拍了拍他肩膀,“下一步,我准备扩军至六千,组建两个营出来,需要一大批基层将领,你们商量一下,选一批军功够了的上来,我选一选。”
震惊之中的李胜,猛地回过神来。
扩军六千?
两个营?
那不是意味着要诞生两名营官?
李胜瞬间激动起来,虽然他现在领着骑兵队,有着五百人的规模,但相比于三千人的营官,还是差了一点。
“哥,我要当营官!”李胜当即说道。
李平瞥了他一眼,问道:“不要你的骑兵队了?”
“不要了!”李胜脑袋摇得像拨浪鼓,眼神异常坚定,“我要当营官,管着三千人多威风啊!”
“这样啊!”李平笑了笑,“我还想着将骑兵扩至八百呢!”
“真的?”李胜眼睛一亮。
李平耸了耸肩:“我有必要骗你嘛!”
“哥!我错了。”李胜立刻反悔,“我要我的骑兵队,那营官我不要了。”
“啪!”李平狠狠在他脑袋上摔了一巴掌,“老子看你一天皮痒,要这,要那的。”
这时,营帐内的三人面面相觑,脸上浮现出凝重之色。
两个营,六千人,外加骑兵八百,合计六千八百人。
要知道,这是精锐,不是杂牌,装备齐全的情况下,战斗力之强,超乎想象,可以说在关外可以横行无忌。
尤其是李平的军队,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明显高于边军,甚至连关宁军也不是其对手。
这很难不让人感到恐惧。
“祖大人,这……”洪承畴眉头紧锁,神情凝重,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祖大寿苦笑摇头:“别想了,李平已经成了气候,我打压他,反而偷鸡不成,蚀把米,弄成今天这个局面,所以,别有其它心思了。”
听到这话,洪承畴无奈一叹:“事已至此,为时已晚啊!”
这个时候,方一藻忽然说了句:“也未必是坏事,至少多一份力量保卫辽东。”
在他看来,李平的崛起,利大于弊,反正李平和祖大寿的性质,在这大明朝没什么两样。
李平至少还三战三胜,相比于龟缩不出的祖大寿。
他更喜欢李平。
祖大寿何许人也,镇辽总兵官,他自然听出了方一藻的话中意思。
但并未在意。
毕竟一个文官而已,除了耍一耍嘴皮子,别无一用。
洪承畴笑了笑,没说话,显然都是千年老狐狸,他们不怕讲道理,搞算计,就怕像李平这种人。
动不动就干一仗。
野蛮,粗暴,不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