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联邦成立一年后,新生之城已经从一个临时聚居地发展成为繁荣的都市。来自各殖民地的建筑风格在这里交融,象征着人类文明的多元统一。但在林越看来,这仅仅是开始。
联邦议事厅顶层观测台,林越与各殖民地领袖注视着星空图上新标记出的区域。基于从敌方舰船获得的数据和联邦成立后汇集的技术,他们绘制出了远比以往详尽的星图。
“这里的能量信号模式与已知任何自然现象都不匹配。”科学部长指着星图边缘一片模糊区域,“我们称之为‘回声星域’,探测器传回的数据显示那里可能存在某种巨型结构。”
远征军司令赵东明眉头紧锁:“但我们刚稳定下来,深空探险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联邦防御体系也尚未完善。”
“正因我们刚稳定,才更需要主动探索。”林越调出数据分析,“敌人——或者说‘观察者’——对我们的了解远超我们对他们的了解。被动防御永远不够。”
会议上争论激烈。支持者认为探索是人类的天性,也是生存的必要;反对者则担忧过度扩张会重蹈地球联邦的覆辙。
辩论持续三天后,林越提出了折中方案:不大规模扩张,而是组建精干的深空探险队,乘坐新型探险舰“开拓者II号”进行有限范围的探索。
“开拓者II号”融合了联邦最尖端科技:基于敌方超光速引擎改进的驱动系统、精神能量晶体网络、以及新研发的量子隐形场。它不仅是舰船,更是移动的科研前哨。
最终方案以微弱优势通过。探险队由各殖民地精英混编组成,林越担任科学领队,李琮负责航行指挥。
出发日,新生之城太空港挤满了送行人群。塔莉丝将一枚特殊的精神能量晶体交给林越:“它能增强你与舰船精神网络的连接。如果遇到无法理解的现象,信任你的直觉。”
“开拓者II号”缓缓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后启动超光速引擎。星空在观测窗外扭曲成流光,舰船驶向未知的“回声星域”。
航行第七天,他们抵达目标星域边缘。眼前的景象令所有人震撼:并非想象中的巨型结构,而是一片浩瀚的星云,其气体和等离子体构成呈现出惊人的规则几何图案。
“这不是自然形成的。”科学官难以置信地报告,“星云结构显示出明确的智能设计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