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蟹”系列采矿单元昼夜不休的运作,使得洞穴基地的仓库以惊人的速度堆满了高纯度金属锭和流光溢彩的能量晶体。资源,这个曾经扼住他们咽喉的枷锁,被彻底砸碎。充足的“弹药”在手,长久以来被生存压力压抑的雄心,如同被压紧的弹簧,猛然释放出来。固守一隅、被动防御的时代,该结束了。面对那个正在星球深处扎根、威胁着整个生态的“深渊汲取”主巢,他们需要更强的机动性、更强的火力、一个真正的移动据点!
“我们需要一个家,”林越在核心会议上,指着战术星图上那个代表“主巢”的、不断闪烁的红色坐标,目光锐利,“一个能带着我们航行到任何地方,能为我们提供庇护、生产和战斗的堡垒。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方舟’。”
这个构想极其大胆,但并非空中楼阁。他们拥有独一无二的基石:来自沉没方舟“开拓者号”的远古科技蓝图,近乎无限的地热能源,源源不断的优质材料,以及最关键的一一那枚已成为团队心脏的、持续成长的“便携式方舟核心(微型)”。
伊芙琳彻夜未旦,将现有所有技术蓝图整合优化,最终拿出了一个名为“深渊堡垒”的综合性移动基地设计方案。其核心构想,正是将现有力量进行史诗级的融合:
核心与动力:以成长后的“方舟核心”作为堡垒的“灵魂”与能量之源。利用从沉没方舟数据库中解锁的“反重力场发生器”和“流体动力学优化模块”蓝图,结合地热能源,打造一个强大的混合推进系统,使堡垒具备水下高速潜航、半潜巡航及短时水面机动的能力。
结构整合:将现有的“洞穴前哨站”Z-7 进行模块化切割与加固,作为堡垒的“生活区”和“主控中心”。将经过无数次强化、已成为精神象征的“救生筏”主体结构,融入堡垒上层建筑,作为“指挥塔”和纪念象征。最关键的一步,是派遣工程队再次深入深渊,从“开拓者号”残骸上,切割、运回部分相对完好的、蕴含强大科技的外壳装甲和内部结构框架,作为堡垒最坚固的“龙骨”和“装甲带”。
功能模块:基地制造台将升级为工业级的“核心制造厂”。自动化防御网络(“磐石”炮塔、“深渊号角”)将整合为堡垒的“主动防御矩阵”。新建大型“生态农场模块”实现食物完全自给。专用的“舰船停泊与维护舱”将为“追光”和未来的新舰艇提供家。
蓝图宏伟,工程浩大。整个基地变成了一个巨型的、热火朝天的造船坞。汉克负责总体工程调度和安全,指挥着工程团队和自动化单位进行最艰苦的切割、焊接和吊装。石爪凭借其野兽般的直觉,负责危险区域勘探和材料质量检验。伊芙琳是总工程师,解决着层出不穷的技术难题,尤其是将不同时代的科技完美融合的挑战。林越则坐镇中央,用方舟核心协调着庞大的能量流,确保每一个关键节点的能量供应稳定而精确。乔则保障着所有人的后勤,新的生态农场在她的照料下已初具规模。
(直播系统介入 - 史诗建造)
直播镜头跟随着工程的进展,从模块切割到龙骨铺设,从装甲焊接到系统集成。观众们见证了这座海上堡垒从无到有的每一个震撼瞬间:
【卧槽!真·移动基地!这是要造诺亚方舟啊!】
.**【融合了远古科技、现代工业和个人羁绊,这设计太浪漫了!】
.**【看哭了,当年的小破筏子成了指挥塔!】
.**【这工程难度逆天了!团队执行力Ax!】
.**【期待下水仪式!名字想好了吗?叫‘希望号’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