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昨日我去太医院送药材,听周院判说,
芷依妹妹的‘古籍’似乎有些问题,上面的墨迹看着像新的,不像是前朝的旧物。”
苏鸿脚步一顿,眉头微蹙。
他本就对苏芷依“突然醒悟”心存疑虑,只是碍于瑶光阁的威胁,才不敢深究。
如今听苏玲珑这么说,心中的怀疑更甚:
“哦?竟有此事?”
“我也只是随口一听,或许是周院判看错了。”
苏玲珑话锋一转,语气带着几分担忧,
“只是……前日我听说,芷依妹妹私下与淑妃娘娘的人接触频繁,还收了淑妃送来的云锦。
父亲您也知道,淑妃与昭阳公主素来不和,芷依妹妹夹在中间,怕是会惹上麻烦。”
这番话像一根刺,扎进苏鸿的心里。
他最担心的就是苏芷依被卷入后宫争斗,连累整个苏家。
送走苏玲珑后,他立刻让人去查苏芷依与淑妃的往来,以及那本“古籍”的来历。
虽未查到实据,却也让他对苏芷依多了几分戒备,不再像之前那样对她言听计从。
这一切的背后,宸王萧清霁虽未亲自出面,却始终是最坚实的后盾。
他虽因旧伤未愈,暂居府中休养,却通过暗卫密切关注着京城的动向。
每当有官员想借“苏芷依之事”打压沈昭阳时,总会“偶然”得知宸王近日正在府中翻阅“抗疫功绩册”,
重点标注了沈昭阳的贡献;每当瑶光阁的暗探想在城外制造混乱时,
总会“恰好”遇到巡逻的禁军,而这些禁军,正是萧清霁之前调遣来守护京城的。
萧清霁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威慑。
满朝文武都知道,他是皇帝最信任的人,手握兵权,更与沈昭阳、姜临月交好。
若是有人敢动沈昭阳,或是破坏抗疫大局,无疑是在挑衅他的底线。
那些宵小之辈虽心有不甘,却也不敢冒着得罪宸王的风险,再肆意妄为。
短短几日,京中的局势便彻底扭转。
朝堂上,再无人敢公开质疑沈昭阳;
民间,随着越来越多的病患康复,百姓对沈昭阳的信任愈发深厚,之前的谣言渐渐被淡忘;
苏府内,苏鸿对苏芷依的戒备加深,让她行事愈发束手束脚;
瑶光阁的爪牙被清除,惠贵妃也因皇帝的敲打,暂时收敛了锋芒。
城外的隔离营中,流民们自发地为沈昭阳立了一块“功德碑”,上面刻着“爱民如子,救世公主”八个大字。
沈昭阳看着石碑,只是淡淡一笑,转身又投入到救治病患的工作中。
谢流云、苏玲珑、萧云逸、萧清霁……他们或许身处不同的位置,用着不同的方式,
却都在为守护京城、控制疫情而努力,像一道道微光,汇聚成照亮黑暗的火炬。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京城的城墙上,也洒在隔离营的每一个角落。
沈昭阳站在帐篷前,望着渐渐恢复生机的营地,心中充满了坚定。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跨不过的难关;只要守住这份初心,就能撑起京城的一片天,让瘟疫的阴霾,彻底消散。
在多方努力下,京中的不利舆论被逐渐压制,抗疫大局稳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