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澜原本不想多管闲事,可架不住女儿软磨硬泡,最终花了十两银子。
那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够寻常百姓家过半年安稳日子,从人牙子手里把女孩赎了出来,还为她取名“青萝”,取“松萝攀附而生”之意,希望她能在将军府好好活下去。
这些年,青萝感念原主的救命之恩,做事格外尽心。
姜临月的起居饮食,她都亲自照料:夜里读书晚了,她会悄悄在旁边点上安神的熏香;
雨天出门,她总会提前把油伞烤得暖烘烘的;
甚至连姜临月翻书时喜欢用书签而不是折页,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她总说“没有大小姐,就没有青萝的今天”,这份感激,早已刻进了骨子里。
而青蝉,是三年前被她的父母卖到将军府的。
那时青蝉才十四岁,长得瘦小,却在算账上有过人的天赋。
姜临月还记得,管家第一次把青蝉带到她面前时,说这丫鬟“脑子比算盘还快”。为了试探,姜临月让管家拿来珍奇坊上个月的账目。
珍奇坊是林书澜的私产,主营丝绸生意,每日流水繁杂,光是账本就有厚厚的三本。
可青蝉只花了一个时辰,就把账目从头到尾理了一遍,不仅找出了两处算错的地方,还把每个铺子的盈利情况整理成了一张清单,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姜临月当即决定让她去管理珍奇坊的账目,这三年来,青蝉果然没让她失望:丝绸的进货价、售价,每个月的库存,甚至连哪个铺子的伙计手脚不干净、偷偷扣了银子,她都能通过账目查得明明白白。
珍奇坊的盈利一年比一年多,连管家都忍不住称赞“青蝉姑娘是个难得的好料子”。
此刻,看着跪在地上的青蝉,姜临月的脑海中突然闪过沈昭阳的往事。
沈昭阳自母亲死后,曾被继母带来的姐姐推进池塘。
深秋的池水冰冷刺骨,她在水里挣扎,喊着‘救命’,可身边的少爷小姐怕惹祸上身,都远远地站着,没人敢上前。
最后还是沈昭阳自己抓住了池边的栏杆,挣扎着爬上岸,冻得高烧三天。
醒来的时候,身边只有一碗早就冷掉的白开水,大家都说是她自己意外掉下游泳池的,没人提那些推她的人,因为那个时候周铭涛需要那些人脉,所以任由他们欺负沈昭阳。
那时沈昭阳眼底的绝望,与此刻青蝉的眼神,竟如出一辙。
都是被逼到绝境,只能寄希望于最后一丝可能,哪怕那希望渺小得像风中的烛火。
一股从未有过的情绪,像春日里疯长的藤蔓,突然在姜临月的心底蔓延开来。
那不是任务成功后的成就感,也不是应对危机时的冷静,而是一种带着刺痛的“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