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瑶光阁初现(2 / 2)

姜临月将谢流云送来的线索与蓝树汁液放在一起,用银针蘸取少量淡蓝色粉末,与蓝树汁液混合,发现两者竟产生了微弱的能量波动,进一步印证了她的猜测;

沈昭阳则对着宫中官员的名单,圈出了几个与淑妃、瑶光阁可能有关联的名字,尤其是李益,她怀疑此人不仅掌控着冷宫钥匙,还在为瑶光阁传递消息。

两封密信在夜色中穿梭,最终分别落在对方的桌案上。

姜临月看着沈昭阳送来的“苏芷依回京”“李益背景”的消息,想起母亲远在林府,二房虎视眈眈,更觉肩上的担子沉重;

沈昭阳读着姜临月写下的“瑶光阁搜寻蓝晶”“听风阁线索”的提醒,也清楚她们已身处风暴中心,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姜临月走到窗边,取出腕间的平安绳扣。

这是母亲走前特意留给她的,说平安扣能护她平安。

沈昭阳则在殿中踱步,心中盘算着如何利用淑妃祭祀瑶光阁的机会,既能探查秘密,又能为自己争取更多时间,等待林书澜回京,与姜临月联手破局。

一场围绕着蓝树、陨石与瑶光阁的风暴,正在京城内外缓缓拉开序幕,而身处风暴中心的两人,也已握紧了手中的“武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晨光刚刺破京城的薄雾,南城门的青石板路上便已挤满了百姓。

孩童们骑在父亲肩头,手中挥舞着用红绸系着的小旗,稚嫩的呼喊声在空气中飘荡;

商贩们早早收了摊子,将扁担斜靠在墙角,踮着脚往城门方向望,连平日里最看重的生意都抛在了脑后;

深居简出的老人们,也在家人搀扶下拄着拐杖赶来,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期待。

今日,是战神宸王萧清霁班师回朝的日子。

三日前,边疆传来的捷报像长了翅膀般传遍京城:宸王率三万轻骑,在雁门关击溃北狄十万大军,不仅收复了被侵占三年的云城、朔方、定北三座城池,还生擒了北狄王子巴图,缴获牛羊马匹无数,彻底粉碎了北狄近十年侵扰大靖边境的野心。

消息传回皇宫时,皇帝龙颜大悦,当即下旨命百官出城十里迎接,还特意在紫宸殿设宴,为宸王接风洗尘。

“来了!来了!”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喧闹的场面瞬间安静下来。

远处的官道上,一支玄甲军队缓缓出现,阳光洒在亮银色的盔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旗帜上绣着的黑色“萧”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气势磅礴。

最前方,一匹通体乌黑、神骏非凡的战马之上,坐着一位身着银白战甲的男子。正是宸王萧清霁。

他身形挺拔如松,即使长途征战后略显疲惫,依旧难掩一身凛然正气。

银甲的肩甲处还沾着未洗净的褐色尘土,边角甚至有几处细微的划痕,那是战场上刀剑交锋的痕迹;

鬓边几缕墨色黑发被风吹起,露出一张苍白却清俊的面容,眉骨高挺,鼻梁笔直,薄唇紧抿时带着几分冷硬,唯有那双眼睛,深邃如寒潭,锐利得仿佛能洞穿人心,扫过人群时,不怒自威,让喧闹的百姓都下意识屏住了呼吸。

“参见宸王!宸王千岁千岁千千岁!”百官整齐地上前躬身行礼,声音响彻城门内外。

萧清霁勒住马缰,玄色的马绳在他修长的手指间轻轻滑动,他微微颔首,声音带着几分长途跋涉后的沙哑,却依旧沉稳有力:“诸位大人免礼。此次大捷,皆是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功劳,本王不过是尽了分内之事。这功劳,不属于本王一人,属于每一位守护大靖山河的将士。”

话音刚落,百姓们瞬间沸腾起来,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甚至有人激动得落下泪来。

有位穿着粗布衣裳的妇人,捧着一个油纸包,快步走到马前,声音带着哽咽:“宸王殿下,这是民妇自家做的糖糕,您和将士们路上垫垫肚子吧!前些年北狄抢了我们村子,是您把他们赶跑的,您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萧清霁低头看着妇人,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虽转瞬即逝,却像春日里的暖阳,让周围的人都觉得心头一暖。他抬手接过油纸包,温声道:“多谢夫人。将士们能得到百姓的认可,便是最大的荣耀。”

不远处,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孩童挣脱母亲的手,跑上前举着一张画着战马的纸鸢,奶声奶气地喊:“宸王叔叔!我长大也要像您一样,当大将军,打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