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墨走过去,拿起一本卷宗翻看,只见上面字迹工整,信息详实,连寻亲者无意中提到的细节都被一一记录在内。“你做得很好。”他由衷地赞叹道,“府衙与军营的人手已经全部到位,明日我们便可开始对这些寻亲信息进行梳理,排查线索。”
谢玥点点头,将最后一本卷宗收好:“我已经将所有寻亲者的信息按失踪时间、地点进行了分类,明日我们可以先从失踪时间较近、地点集中的案件入手,或许能更快找到突破口。”
第二日一早,谢玥与苏墨便召集了打拐办的所有人手,在议事堂召开会议。苏墨将众人分成五个小组,每组六人,分别负责苏州城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的排查工作。“各组务必仔细走访辖区内的客栈、当铺、码头、偏僻小巷等人员流动大或容易藏匿的地方,留意可疑人员,尤其是那些行踪诡秘、带着不明孩童的人。”
他顿了顿,继续强调:“若发现线索,切勿轻举妄动,立刻派人回禀,我们再商议抓捕方案,务必确保被拐孩童的安全。”
谢玥则将整理好的寻亲信息分发给各组:“这是近期的寻亲名单,上面有失踪孩童的外貌特征、失踪地点等信息,大家随身携带,排查时留意比对,一旦发现相符的孩童,立刻上报。”
各组人员领命后,即刻分散前往各个区域开展排查工作。谢玥与苏墨则坐镇打拐办,随时接收各组传回的消息,同时继续接待前来寻亲的民众。
日子一天天过去,打拐办的工作渐渐步入正轨。谢玥每日埋首于卷宗之中,将不断新增的寻亲信息分类整理,与旧卷宗进行比对,试图从中找到关联。她发现,有三起失踪案的失踪地点都集中在城西的码头附近,失踪时间均在每月的十五前后,这一发现让她心中一动,立刻将情况告知了苏墨。
苏墨得知后,当即调派两组人手,重点排查城西码头及周边区域,尤其留意每月十五前后往来的可疑人员。与此同时,他还与码头的管事取得联系,了解过往船只的情况,希望能找到线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个月后,一组排查人员在城西码头附近的一间破旧民房外,发现了可疑情况。民房内时常传来孩童的哭声,门口有两名男子轮流看守,行踪诡秘。排查人员不敢贸然行动,立刻派人回打拐办禀报。
苏墨接到消息后,当即召集人手,亲自带队前往城西码头。他让人先悄悄包围了破旧民房,自己则与几名身手矫健的捕快潜伏在附近,观察情况。待摸清看守人员的作息规律后,苏墨一声令下,众人迅速行动,一举制服了两名看守的男子,成功闯入民房。
民房内,昏暗潮湿,三名衣衫褴褛的孩童蜷缩在角落,脸上满是恐惧。苏墨见状,心中一紧,连忙让人上前安抚孩童,同时仔细核对他们的特征。
除了这起案件,另一组人手在城南的一处偏僻村落排查时,也发现了线索。村里一户人家两年前突然多了两个来路不明的孩童,平日里从不允许孩童出门。排查人员察觉异常后,立刻上报。苏墨与谢玥商议后,决定亲自带队前往村落核查。
经过一番细致的询问与核实,确认这两个孩童都是以前失踪的两名孩童。原来,这户人家因自身没有子嗣,便通过人贩子买了这两个孩子。苏墨当即依法将人贩子及买主抓获,解救了两名孩子。
其中一名男孩左眼角下方的小红痣,与老妇人描述的小石头一模一样。
“孩子,别怕,我们是来救你们的。”苏墨放缓语气,轻声说道。
与此同时,谢玥接到苏墨传回的消息,立刻找出相关卷宗进行核对。当确认其中一名孩童便是小石头时,她第一时间派人前往老妇人的住处报信。
当老妇人赶到打拐办,看到那个熟悉的小小身影时,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飞奔过去将孩子紧紧搂在怀里,放声痛哭:“小石头,我的孙儿,奶奶终于找到你了!”
小石头起初还有些胆怯,待看清老妇人的面容,渐渐回忆起什么,稚嫩的声音带着哭腔:“奶奶……”
一旁的谢玥看着这感人的一幕,眼眶微微泛红。这些日子的辛苦与疲惫,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打拐办便接到了数十起寻亲求助,成功破获两起小型拐卖案,解救了五名被拐儿童。消息传开后,苏州城内的百姓纷纷称赞,不少人专程来到打拐办,送上锦旗与感谢信。
这一日,谢浩楠来到打拐办视察,看到院内整齐排列的卷宗,听到各组人员有条不紊地汇报工作,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们做得很好,短短一个月便取得了这样的成效,实属不易。”
谢玥递上整理好的工作总结,语气谦逊:“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梳理线索,加大排查力度,争取解救更多被拐的孩子。”
苏墨也说道:“目前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人贩子的活动规律,接下来会重点针对这些线索展开追查,希望能端掉更多拐卖团伙。”
谢浩楠点点头,目光扫过墙上悬挂的锦旗,上面“为民除害,功德无量”八个字格外醒目。“打拐之路任重道远,切不可掉以轻心。”他语重心长地说道,“但我相信,只要你们各司其职,默契配合,定能守护好苏州城的安宁,让更多家庭团聚。”
秋日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打拐办的每一个角落,照亮了案几上厚厚的卷宗,也照亮了众人眼中坚定的光芒。前方的路或许充满荆棘,但他们必将义无反顾,为每一个被拐的孩子,寻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