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完嫁衣,谢研又和周云溪、谢玥一起挑选陪嫁的绣品。她的陪嫁中,有许多都是她亲手绣制的,有绣着“鸳鸯戏水”的枕套,有绣着“四季平安”的屏风,还有绣着“百子千孙”的锦被,每一件都凝聚着她的心血和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二姐,这支‘松鹤延年’的绣屏真好看,”谢玥指着一幅绣屏说道,“不如就把这个带去京城,放在你的卧室里,既好看又吉祥。”
谢研笑着点头:“好啊,我也是这么想的。这支绣屏我绣了三个多月,希望能给我们带来好运。”
周云溪拿起一对绣着“并蒂莲”的手帕,说道:“这对手帕绣得真精致,颜色也好看,正好可以作为你的陪嫁,日常用着也方便。”
谢研一一应允,将她们挑选出来的绣品一一记下,让人妥善收好。
即便忙于备嫁,谢研也没有忘记婉清阁的绣娘们。每日下午,她都会抽出一个时辰的时间,去婉清阁指导绣娘们完成最后的订单。如今婉清阁的名声越来越响,订单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得知谢研即将嫁入皇家后,许多商户都慕名而来,想要订购她亲手绣制的绣品。
这日,谢研来到婉清阁时,绣娘们正在忙碌地赶制一批销往京城的绣品。看到谢研进来,大家都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笑着向她问好:“二小姐好!”
“大家不用客气,继续忙吧。”谢研笑着摆手,走到一张绣架前,看着绣娘正在绣的一幅“江南春色”图。
绣娘见她过来,有些紧张地说道:“二小姐,您看看,这里的针法是不是有问题?我总觉得不够自然。”
谢研仔细看了看,轻声说道:“这里用‘散套针’会更好一些,针脚可以再细密些,这样能更好地表现出柳叶的柔软和层次感。”她说着,拿起银针,亲自示范了几针。
绣娘认真地看着,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谢谢二小姐指点!”
谢研笑着点头:“慢慢来,不用着急,仔细些就好。这些订单都是要销往京城的,不能出任何差错。”
“我们知道了,二小姐。”绣娘们齐声应道。
谢研又走到其他绣架前,一一查看她们的进度,耐心地指出其中的问题,给出改进的建议。看着绣娘们认真学习的模样,她心中满是欣慰。婉清阁就像是她一手拉扯大的孩子,如今她要离开苏州,虽然婉清阁以后有母亲打理,但心中还是有些不舍。
“二小姐,”一位年长的绣娘走上前,手中拿着一个精致的锦盒,“这是我们大家一起为您绣的贺礼,希望您不要嫌弃。”
谢研接过锦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幅小小的绣品,绣的是“百年好合”四个字,周围点缀着细小的桃花和鸳鸯,针法细腻,配色雅致。她心中一暖,抬头看着众绣娘,眼中满是感动:“谢谢大家,我很喜欢,这份礼物我一定会好好珍藏。”
“二小姐,祝您和恒王新婚快乐,永结同心!”绣娘们齐声说道,脸上满是真诚的祝福。
“谢谢大家。”谢研深深鞠了一躬,“多亏了大家的帮忙,婉清阁才能有今天。我走以后,大家要好好打理苏州的婉清阁,帮助我娘和嫂嫂守好婉清阁。”
“我们知道了,二小姐!”
离开婉清阁时,夕阳已经西下,余晖洒在青石板路上,拉出长长的影子。谢研漫步在回家的路上,心中满是平静与幸福。备嫁的日子虽然忙碌,却也充满了期待。她期待着赵珩的到来,期待着那场盛大的婚礼,更期待着未来在京城的生活。
回到府邸,远远便看到林婉清正指挥着下人将一箱箱的陪嫁物品搬到马车上,脸上带着忙碌却欣慰的笑容。谢研走上前,轻声说道:“娘,您辛苦了,歇会儿吧。”
林婉清回头看到女儿,笑着说道:“不辛苦,为了我的宝贝女儿,再辛苦也值得。你看,这些都是你的陪嫁,再过几日,就要跟着你一起去京城了。”
谢研看着那些堆满了马车的嫁妆,心中满是感动。她知道,爹娘为了让她风风光光地嫁入王府,付出了多少心血。而她能做的,就是带着爹娘的爱与期盼,好好生活,不辜负他们的一片苦心。
夜色渐浓,谢家府邸的灯火依旧明亮。谢研坐在窗前,手中拿着一幅尚未绣完的绣品,上面绣的是一对依偎在一起的鸳鸯。她的指尖轻轻拨动银针,脑海中却浮现出赵珩的身影。她仿佛看到了他身着喜服,笑着向她走来,伸出手,轻声唤着她的名字:“研儿。”
谢研放下针线,走到窗前,望着北方,嘴角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赵珩,我在这里等你。很快,我们就可以永远在一起了。
风轻轻吹过,带来了阵阵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