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别这么说,玥儿姑娘能做得这么好,也是她自己肯上心。”苏文渊话锋一转,说起了苏墨,“我家苏墨,你也知晓,自小就沉稳,就是性子偏内敛,不太会与人打交道。这段时间跟着谢玥,不仅做事越发周全,待人接物也活络了些,上次在安置点,还主动帮着流民登记信息,换做以前,他是断不会主动做这些的 。”
说起苏墨,苏文渊放下茶杯,眼中带着几分欣慰,“ 墨儿这段时间变化不小,以前他做什么都循规蹈矩,少了些少年人的活络。这段时间跟着谢玥,不仅做事越发沉稳,还多了几分变通,看来,还是得多和同龄人相处才好 。”
谢浩楠听着,心里忽然有了个念头。他端着茶盏,眼底闪过一丝笑意:“苏大人家的苏墨公子,本就聪慧优秀,只是以前少了些历练的机会。玥儿这孩子大大咧咧的,正好能带动带动苏墨。”
两人又闲聊了许久,从流民安置聊到地方治安,话题总绕不开谢玥和苏墨。临走时,苏文渊望着谢浩楠,半开玩笑地说:“浩楠,若是孩子们能多些往来,也是件美事 。”
谢浩楠笑着应下,送走苏文渊后,他站在书房门口,望着庭院里的那棵桂花树,若有所思。过了几日,谢浩楠处理公务时,特意让人把谢玥叫到了府衙。彼时谢玥刚从清河镇回来,正准备回房梳洗,接到消息后便径直去了府衙的公务房 。
“大哥,你找我?”谢玥推门进去,见谢浩楠正对着一叠卷宗发愁,便走上前问道 。
谢浩楠抬起头,指了指桌上的卷宗:“清河镇流民安置点的过冬物资需要统计核对,你对那边的情况熟悉,正好苏墨今日也在府衙帮我整理文书,你们俩一起去办这件事,务必把物资数量、种类都核对清楚,明日给我回话 。”
谢玥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应下:“好,我这就去找苏墨。”她转身走出公务房,刚到走廊就撞见了迎面走来的苏墨。苏墨手里抱着一摞账簿,见她过来,停下脚步:“玥儿姑娘,可是要去核对安置点的物资?”
“你怎么知道?”谢玥有些惊讶 。
“方才路过公务房,听到你和谢大人的对话了。”苏墨的语气依旧平静,却主动递过来一本账簿,“我已经把安置点之前上报的物资清单整理好了,咱们现在就去库房核对?”
谢玥接过账簿,翻开看了一眼,见上面的字迹工整,分类清晰,忍不住夸赞:“你整理得真细致,省了不少事。”苏墨微微颔首,两人并肩往库房走去。路上,谢玥说起清河镇孩子们的近况,说有几个孩子已经被家人接走,还有两个找不到家人的,暂时安置在镇上的义塾里,苏墨认真听着,偶尔会问起孩子们的饮食和起居,两人你一言我一语,默契十足 。
到了库房,谢玥负责清点物资的数量,苏墨则对照账簿记录核对。谢玥蹲在地上数着过冬的棉衣,嘴里念叨着:“棉袄二十三件,棉裤二十一……苏墨,你记的时候注意,棉袄有两件袖口破了,得标注出来修补 。”
“好。”苏墨应着,笔尖在纸上飞快地移动,等谢玥数完,他立刻把数字填好,又指着账簿上的一处:“这里登记的棉被是十五床,你再数一遍确认下 。”
谢玥起身走到堆放棉被的角落,一一清点过后,抬头说道:“是十四床,少了一床,可能是上次安置点急用,提前领走了,我记一下,回头去安置点确认 。”
两人配合着,不到一个时辰就把库房里的物资核对完毕。谢玥看着手里的清单,伸了个懒腰:“总算弄完了,还好有你一起,不然我一个人得忙到天黑 。”
苏墨把账簿叠好,递到她手里:“清单核对完了,咱们去安置点确认下那床棉被的去向,省得明日还要再跑一趟 。”谢玥眼睛一亮:“好主意,走吧!”
两人并肩走出府衙,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身上,暖融融的。谢浩楠站在公务房的窗边,看着两人的背影越走越远,一个步履轻快,一个沉稳从容,偶尔还会停下来说几句话,画面格外和谐。他想起苏文渊那日说的话,又看着眼前这一幕,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