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上空,铅云低垂,仿佛随时会压垮这座曾经辉煌的都城。
殿内,气氛比殿外的阴霾更加压抑,更加沉重。
一场关于大宋命运的争吵,正达到白热化的顶点。
大堂中间的龙椅上是宋钦宗赵桓,看着堂下的情况不知道如何决择。
主和派与主战派,泾渭分明地站在大殿两侧,如同两座即将喷发的火山。
以太师蔡京为首的主和派,此刻声嘶力竭,面红耳赤。
“金兵势大,兵锋所指,所向披靡!”蔡京颤巍巍地举起手中的笏板,声线因激动而变得尖锐。
他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带着一种近乎绝望的劝诫。
“城外敌军百万,我大宋将士疲惫,粮草不济,如何能敌?”张邦昌也环顾四周,眼神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清醒”认知。
“议和,方为上策!”他几乎是吼出了这句话,唾沫横飞,落在身旁官员的官袍上。
“割地赔款,以求一时喘息,方能保住京师百姓之性命啊!”他言辞恳切,仿佛自己才是真正的忠良。
他身后的主和派官员们,纷纷附和,将蔡京的论调推向极致。
“太师所言极是!”一个肥头大耳的官员高声附和,他的眼中闪烁着对金兵的恐惧,此人是白时中。
“金人残暴,若京师陷落,生灵涂炭,陛下,万万不可轻启战端啊!”另一个官员跪地叩首,语气中充满了哭腔,就是李邦彦。
他们强调金兵的强大,渲染战事的惨烈,目的只有一个:让皇帝接受议和。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对战争的恐惧和对安逸的渴望。
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李纲、宗泽为首的主战派。
他们怒目圆睁,须发皆张,慷慨激昂地反驳着主和派的谬论。
“无耻!”李纲猛地踏前一步,他那瘦削的身躯此刻却像一座无法撼动的山峰。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震彻殿宇。
“割地赔款,无异于饮鸩止渴,投降误国!”他指着蔡京,手指因愤怒而微微颤抖。
“我大宋泱泱大国,岂能向蛮夷屈膝求和?!”他的眼中燃烧着熊熊怒火,那是对国家危亡的痛惜,对奸臣误国的愤恨。
“金人豺狼本性,胃口无穷,今日割地,明日赔款,他日便是我大宋江山社稷彻底沦丧之时!”宗泽紧随其后,他的声音带着沙场老将特有的沉稳与悲壮。
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此刻写满了坚毅与不屈。
“我大宋将士,虽有疲惫,但只要军心不散,粮草得继,依旧能与敌一战!”他紧握双拳,仿佛随时准备拔剑而起。
“陛下,请陛下下旨,调兵遣将,誓死守卫京师,我宗泽愿为先锋,马革裹尸,在所不辞!”他声嘶力竭,言辞凿凿。
大殿之上,文武百官或低头不语,或面红耳赤。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焦灼,仿佛下一刻就会有刀兵相向。
主和派的官员们,嘴唇颤抖,欲言又止,但面对李纲和宗泽的凛然正气,他们终究不敢再多说什么。
主战派的官员们,虽然人数较少,但他们的声音却如同惊雷,在殿内炸响。
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担忧。
御座之上,赵桓,身着明黄色的龙袍,宽大的衣袖垂落在龙椅两侧。
他的面色苍白,眼神空洞,仿佛置身事外,对殿内激烈的争吵充耳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