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偏向于从深层去想问题,毕竟现实往往比想象复杂得多。
而且你也看到了,现在已经有好几双眼睛在暗中盯着咱们的一举一动。
这点你应该比我更清楚。
既然有人在盯着,那为什么不找个合适的人,借个力,让别人替我们把事情办了呢?”
林一凡听着,仿佛刚从一场迷雾中走出来。
高育良的许多决断,他之前从未想过,尤其是此刻的局面,似乎早已跳出了他原本的认知框架。
那么,眼下的状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难道真的已经演变得错综复杂、难以捉摸了吗?
林一凡脸上满是困惑,终于忍不住开口:“领导,我们一直待在这里,外界的消息几乎一无所知,可您怎么就这么有把握?”
“我发现您面对这些事时,总带着一种不经意流露的笃定。
您是不是太相信自己的判断了?刚才的态度,是不是更多依赖的是直觉,而不是冷静的分析?”
“至少在我看来,您可能已经走进了一些认知盲区。
而这些盲区背后的问题,恐怕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判范围。
您真的一点都没察觉到吗?”
高育良静静地看着他,眼神沉稳,片刻后缓缓开口:
“我们确实在关注很多事情,也在留意各种动向。
但你有没有注意到,最近局势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比如,我们一直盯着一件事,可对方始终没有露出破绽。
你不觉得这本身就很反常吗?”
原来,他之所以把切利诺夫叫来,就是为了验证心中的猜测——有人正在利用切利诺夫达成某种目的。
但这个人是谁?藏身何处?又在等待什么时机出手?
这一切,就像一团深不见底的迷雾,连高育良也一时难以看清全貌。
更让他意外的是,当前的发展已经偏离了最初的预判。
他原本以为,这场风波会以一场危机的形式爆发,再通过常规手段化解。
可现在,整个节奏完全被打乱,事态早已超出他的设想。
这意味着,一定有别的力量介入了——某种隐蔽的结构,或是不为人知的势力,已经开始参与其中。
而一旦这种力量入场,问题的严重性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正因如此,高育良才不断试探、设局、观察反应。
结果不出所料,蛛丝马迹逐渐浮现,如今局面已不再模糊。
他现在面对的情况,比预想中更加离奇,甚至有些超乎常识。
至于局势走向如何,是好是坏,反而不是最紧要的了。
从目前迹象看,对方很可能会用非常规的方式推动事态发展,或许已经盯上了某些关键领域或策略节点。
这样一来,若还按原计划走,只会落入别人的节奏。
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布局——把对方推出来的人拉到自己这边,让他们的枪口调转方向。
一旦实现,主动权就易位了,真正难受的反而是幕后之人。
这是高育良现在的思路。
无论成败,至少能逼出一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