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这位置该怎么腾?(2 / 2)

若是在从前,她或许还会矜持一下,可如今,这位秦家大小姐早已不拘小节,直来直往。

片刻后,秦思卉走了进来。

高育良目光一抬,不自觉地多看了几眼。

与从前相比,她愈发有韵味了,尤其是一种成熟女性的气质,让人难以忽视。

作为省正府的二把手,虽说高育良对穿着有明文规定,但那只是对

对于她,这些条条框框几乎形同虚设。

她的穿着风格,倒是与宋雪菲有几分相似。

一套素白连衣裙勾勒出优雅轮廓,腿上是一双浅色丝袜,脚踩白色铆钉平底鞋,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气质清冷又不失柔美。

高育良不得不承认,她给人的印象变化确实不小。

在公开场合、视察工作,或者面对媒体镜头时,她往往会打扮得朴素老气,头发也总是盘成一个略显拘谨的短发样式,几乎遮住耳际。

“情况怎么样?”

等梅晓歌退出办公室后,秦思卉坐在沙发上,连一口茶都没喝,便急切地开口。

她举止虽端庄,却掩不住内心的焦虑。

省韦这边消息一向传得快,更何况今天柳院长就在院里,想必此刻正歇在休息室,八成是在睡觉。

她对这个男人的脾性再清楚不过。

“情况不妙啊。”高育良轻轻叹了一声,“看来,我还要继续代理省掌。”

“你还要代理?”秦思卉眼中闪过一丝喜色。

对她而言,这意味着不必仓促接任。

高育良继续代理,至少能让她们这边多一些准备时间,也是一种平稳过渡。

对她自己而言,是件好事;对汉东来说,也能维持发展的节奏。

若是中央突然换人,恐怕又要回到沙瑞金、高育良、甚至赵立春、刘海那一时期的格局。

那对汉东而言,未必是件好事。

上面如此安排,多半是为了大局稳定。

不过,秦思卉心中还有另一桩事。

那便是京海市的升格问题。

这背后,牵涉到不少权力博弈。

京海如果真能完成升级,那这座城市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

届时,市韦书籍和市长的职务都会相应提升到副省级。

对市长这个职位,秦思卉倒并不特别在意,她真正关心的,是市韦书籍的人选会从哪个体系中产生。

按照惯例,副省级城市的市韦书籍通常由省韦常委兼任,京州市便是如此操作的。

然而,中央有明文规定,省韦常委的人数不得超过十三人。

目前汉东省韦常委一共有十二人,看似还空着一个名额,但事实上,省韦委员的编制已经满员十三人。

因为省掌由高书籍暂时代理,而这个代理职务终归只是过渡。

这就意味着,未来常委班子必须腾出一个空位来。

摆在眼前的现实是,京海市韦书籍的任命,要么由副省掌兼任,要么就得从现有常委中调出一个位置。

那么问题来了,这位置该怎么腾?

目前来看,只有两个办法可行。

第一,安排某位省韦副书籍兼任其他职务,这样就能空出一个名额,把常委人数从十二减到十一。

第二,则是将吕州市韦书籍的位置让出来。

但从现实来看,这第二个办法显然不太现实。

吕州作为汉东经济第一大市,虽然不是副省级城市,但必须纳入省韦常委的直接掌控之中,否则极易脱离控制,形成地方势力坐大的局面。

粤省早年的经验就足以说明问题。

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是由省领导兼任地方要职,其背后原因,正是因为当地宗族势力根深蒂固,省里若不亲自抓,就可能出乱子。

比如那道闻名遐迩的地方名菜,背后其实也有一段掌故。

因此,吕州的位置动不得。

至于京州,那更是无需多言。

京州不仅仅是省会那么简单,更是全国仅有的两座“京”字头城市之一。

曾是前朝首都,如今是华东地区的军事、教育、政治中心,堪称国家控制南方的重要枢纽。

所以可以预见,京海市韦书籍的任命,肯定不会由省韦常委来兼任,不光是因为空缺不够,更因为京海本身还不够“分量”。

若论战略地位,除了京州之外,京海无疑是汉东的第二城,吕州和天海都难望其项背。

光凭一个京海,就足以牵制四大省份,地理位置不南不北,正处在南北交界的关键节点。

这一点在五六十年代就体现得尤为明显。

当时华东军区近半兵力就部署在京海,目的就是为了控制淮东、中原、汉东和皖南四省,甚至可以说,是为整个华北平原设立的一道防线。

可惜,如今是讲经济的时代,一切都得为经济发展让路。

京海再重要,也只能暂时靠边站。

秦思卉真正关注的,是未来的市韦书籍究竟是由副省掌兼任,还是由省人大副主任或政协副主席来兼任。

在她看来,前者显然更有利于她的布局。

一旦由副省掌兼任,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她都有插手京海事务的空间和权力。

更何况,她如今是常务副省掌,未来的省掌人选,可能性至少有七成。

当然,这个七成也不是凭空而来。

如果仅靠秦家的支持,恐怕最多也就两成把握。

但若能获得高书籍的背书,胜算至少能再加五成。

而高书籍的支持,往往意味着来自更高层的认可。

一旦顺利上位,秦思卉注定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都是有野心的。

她也不例外。

其实,早年她并没有太大的政治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