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你说谁愿意接手?(2 / 2)

粗略一算,至少要七个月的工资打底。

那可是八百个亿的资金缺口,甚至可能更多。

一百万人背后是一百个万家庭,全指着工资过日子。

这事谁摊上,都得被骂得抬不起头。

房价方面更不乐观。

汉东的房价,怕是压不住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来汉东工作、定居,尤其是一些工作稳定、有些积蓄的年轻人选择落户,购房需求自然水涨船高。

再加上地方正府频频出让土地,房价不涨才怪。

照目前趋势来看,未来四年,房价翻一番是大概率事件。

对比一下就清楚了。

当初高育良刚上任时,汉东日新月异,变化明显。

如今刚换人,先发不出工资,接着房价涨、物价涨,工资却原地踏步,不被骂才怪。

至于物价和就业,道理也一样。

过去是一百斤米十个人买,一斤一块钱。

现在十几个人来抢这一百斤米,价格自然上去。

租房市场也是同样道理,餐饮等行业更是如此。

最后一个问题,是汉东的发展方向。

这一点,全国人民心里都明白,汉东这些年的发展,基本都是高育良一手推动起来的。

眼下要做的,无非是延续他的政策罢了。

要是另起炉灶,搞不好就得吃不了兜着走。

干好了,尚可交代;

干砸了,骂声一片。

还有一点,明年柳俊就要接任高层领导。

随后,高育良也会上位。

可问题是,他今年才五十二岁。

仕途前景还长,至少还有二十年。

眼下一年之后,这里的人就将迎来一波大换血,六年之内,除柳俊外,几乎都会离开。

至于十一年后,就更不用说了。

在场这些人,一个也留不下,连

到时候,谁来为现在的事负责?

更令人担忧的是,十一年后,高育良会不会记仇?

他的“记仇”在圈内是出了名的。

现在谁去谁就是替罪羊。

当然,也不是没有破解之道。

只要推翻高育良年初定下的“债务增速不超过5%”的硬性规定,哪怕是提高到10%,甚至12%,也能缓解不少压力。

每提高一个点,就是一百多亿的增量。

此外,土地出让也得缓一缓。

让地方正府别急着卖地。

少卖地的好处,就是能有效控制新房价格。

因为房价统计主要看新房,二手房往往不算在内。

房价稳住了,接下来就是物价。

控制物价的办法其实也简单。

那就是招商引资,缺什么就引进什么项目。

但要推进这些事,有一个基础条件——必须掌握权力,取得汉东省韦常委会的支持。

否则……

再好的设想也难以落地。

回到最初的讨论。

想实现这个目标,还有一个先决条件。

必须想办法让高育良调离汉东省。

如今的高育良,已处于正省级的巅峰状态。

无论调往哪个省份,都会被视为降级使用。

这样一来,别说高育良本人,恐怕柳俊也不会轻易答应。

更何况,就算真把他调走,接任的人恐怕也难以轻松接手。

所以,想要打破当前的僵局,

唯一可行的办法,是为高育良争取更高职位。

同时他也需要支持,推翻目前汉东推行的新政策。

如此一来,汉东省掌的位置,不但不会成为烫手山芋,反而会变成众人争抢的香饽饽。

甚至在场各位都会为了这个职位,争得头破血流。

没办法……

高育良打下的基础实在太牢固了。

预计最早在2020年、最晚不迟于2021年,汉东的经济总量将超过老粤,跃居全国第一。

随后,新能源汽车企业将在全国各地落地开花。

汉东将作为整个产业链的上游制造中心。

包括中游的设计环节,以及下游的销售体系等,

都会以汉东为核心,向全国辐射开来。

也就是说,汉东将肩负起带动全国发展的重任。

这才是汉东真正肩负的历史使命。

同时,也是中央愿意投入数万亿元甚至十几万亿元资金,全力扶持汉东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根本原因。

这正是“站在什么位置,就思考什么问题”的典型体现。

最终,除了身处局中的柳俊之外,

在场其余人形成了统一的看法。

那就是——必须提拔高育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