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各地展开巡查!(2 / 2)

甚至都没在京海过夜,连夜赶往邻近的东海市,可见他心情之差。

他显然心情低落……

而这种情绪也蔓延到了整个京海。

晚上九点。

京海市韦和市正府大楼依旧灯火通明。

……

第二天清晨七点左右。

高启强一如往常地边吃早餐边翻看报纸。

昨日的风波已被省韦宣传部关注,准备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推广,直接登上了《汉东日报》的头版。

京海也因此在全省范围内出了名。

“我想帮那个小女孩。”

“应该的……”

陈书婷也正有此意。

“你打算……”

“成立一个专项基金。”

“把京海贫困家庭的孩子都统计起来。”

“你是说……”

高启强没多解释,只是拿起手机,解锁后翻出半小时前高启兰发来的短信递给陈书婷。

“这是我妹妹刚发来的。”

“这事简直就是在打高书籍的脸。”

“想法是好的,但时机还不成熟。”

“你的意思是……”

“如果这项工作由宋市长来牵头,你可以参与;如果是其他人负责,那就不要轻易插手。”

“我懂了。”

高启强虽然不是体制内出身,但在政坛边缘摸爬滚打这些年,对这些潜规则也早有了解。

……

与此同时,高育良开始在全省各地展开巡查。

这次的巡查已不同于以往,变成了不打招呼的突击检查。

京海发生的事件自然瞒不过省里,也势必会引起连锁反应。

高育良深知,省里下达的政策到了基层,往往会被打折执行。

原本是十分的任务,到了县乡一级,可能只剩下一二分;也有可能被人为放大,变成二十分、三十分。

这一次,高育良刻意不按常规出牌,采取无预告抽查,彻底击碎了基层干部的侥幸心理。

不得不承认,这次行动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

除了京海之外,其他地区基本没有出现类似问题。

即便是最贫困的乡镇,低保政策也基本落实到位。

高育良亲自询问,甚至点名找基层负责人谈话,对方也能对答如流,应对自如。

这半个多月的密集巡查,高育良只去了三个地级市。

而这三个市,并非特意挑选,而是随机穿插进行。

为了打破基层干部的心理预期,他甚至不走常规路线。

时而坐飞机从东部突然“空降”到西部,时而又出现在中部某个城市。

这样的举动让各地基层干部措手不及。

谁也不知道,高书籍什么时候会突然出现在自己辖区。

这种毫无规律的“空降”视察,令不少地方领导胆战心惊。

短短十几天里,他们的工作强度堪比以往一两年。

全镇、全县,甚至全市的低保对象,连流浪在桥洞下的人员,都被重新梳理、登记,确保政策落实到人。

半个月后,高育良结束行程返回京州。

虽然他没有走遍全省各地,但至少做了件实在事,也让那些长期被忽视的困难群众得到了基本保障。

不仅如此,据宋云萍透露的消息,那些极度贫困的家庭,不仅低保政策得以兑现,还有扶贫单位亲自带着大米、食用油和其他生活物资登门慰问。

高育良的最后一站是吕州,等这里检查完毕,他就要回去了。

自出巡至今,已经过去十七天。

上午,他先去了一些熟悉的地点走访。

包括蔚蓝科技等重点企业,以及吕州境内的国企总部和几家表现突出的民营企业、外资公司。

由于这次行程是公开的,全程都有摄像机记录。

下午四点左右,高育良特地前往几条商业街查看。

不知是巧合,还是有人刻意安排,他在街上正好遇到了一群人。

他们或许曾受益于高育良在吕州任职期间带来的改变。

“高书籍……”

“高书籍……”

随着高育良的身份被认出,

周围的人群迅速聚集过来。

原本只有几十人的场面,转眼间扩展到上百人,连随行的安保人员都感到压力山大。

既要维护高书籍亲民的形象,

又要确保他的安全,

这份责任实在不轻。

吕州市公安局局长甚至调动了附近所有可用警力前来支援。

“大家好啊……”

高育良面带微笑,向大家挥手致意。

他还不时停下脚步,和几位老乡亲切交谈几句。

这些人中,有不少都是当年吕州的老居民。

他们亲眼见证了在高育良主政期间,生活发生的显着变化,心里都很清楚这一切的背后原因。

正如那句老话所说:

你把百姓放在心上,百姓也会把你高高捧起。

“乡亲们,大家好啊。”

高育良热情地朝人群挥手,

几乎每次下乡考察,他都会受到这样的欢迎,尤其在吕州和京海更为常见。

正当高育良与大家互动时,

不远处,一群正在逛街的年轻人停下了脚步,好奇地朝这边张望,其中两个男青年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跟在他们身边的四位女孩也露出好奇的神情。

“三哥,你姐夫啊。”

“这人气真是没得说。”

望着被人群围绕的姐夫,柳阳不禁感慨。

他深知,姐夫无论走到哪儿,都会受到这样的热情欢迎,

尤其在京海和吕州,这种场面更是司空见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