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头衔数不清,你侯亮平眼红啥? > 第114章 会议室里,死一般寂静!

第114章 会议室里,死一般寂静!(1 / 2)

京城,中福集团总部。

董事长办公室里,

林满江挂断电话后,立即拨通了他在汉东的老熟人。

“行,我明白了。”

“连常~委会都没开?”

林满江皱了皱眉。

他刚才特意问了汉东省韦办公厅一位朋友,

对方居然也不清楚发生了什么。

如此重大的事件,

省纪委直接带走一名正厅级干部。

按程序,应该先由汉东三大书籍碰头会议讨论,再提交省韦小组会议定性,最后由省韦常务会议决定。

这是规定流程。

毕竟,那可是正厅级的一把手,

还是双重管理的干部。

现在,他们竟然连常委会都没有走。

如果真开了常委会,

那位在办公厅的朋友不可能不知道。

“看来……”

“事情不小。”

林满江坐在椅子里沉思。

李文韬此去汉东,一定会找高育良省掌,

刚才电话里他也提到了要去向育良省掌道歉。

“道歉”这两个字,从李文韬口中说出,可不简单。

“我是不是也该过去靠拢一下?”

这才是林满江内心真正犹豫的地方。

随着局势越发清晰明朗,

前方的迷雾也正在慢慢消散。

前面站着的是柳和陈两个人。

相比起陈那一边的模糊不清,柳那边要清楚得多。

这才是林满江真正所思所想。

他最初的打算,是想脱离央企的束缚,

进入正府体系,走上仕途。

但随着上面的一些动作,

他也掌握了一些风声,

中福集团预计年中会进行重组。

届时,部分业务将整体划转。

至于这些产业最后归属哪里,

不是被其他央企接手,

就是被另外三大财团吸纳。

这些事自然不是他该操心的。

就算想关心,

他也确实没有那个权限和实力。

眼下,他的目标很明确——继续担任中福集团的党组书籍。

要知道,半年后的党组书籍可是正省级。

一旦外放,就是封疆大吏的身份。

中福集团内部,共有四大派系:

东北的孙家,掌握着重工业与轻工业;

汉江的裴家,把控着港口、物流、运输与能源;

天海的陈家,主导着金融、保险、证券和银行;

鲁东的秦家,则控制着文娱、地产以及军工等领域。

这四个派系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形成,延续至今。

林满江作为一把手,并不属于任何一家。

如果他贸然靠向哪一派,立刻就会被调离。

至于他是否已经自成一派,

呵呵……

你想什么呢?

准确地说,他只是一个职业经理人而已。

要是他敢私下搞什么小动作,

等待他的只会是卷铺盖走人。

当然,不只是他如此,

其他几大财团的情况也大致相同。

在央企系统摸爬滚打多年的他,终于悟透了一个道理:

央企,是一个顶尖家族立足的根本。

它所起的作用,远超想象。

比如,你想培养自家的后辈,

大学一毕业就把他送进央企,

企业的晋升路径和机关单位是不一样的。

在单位里,要么拼能力、背景,要么靠熬年头。

但在企业,只要能干就行。

因为企业看重的是效益。

在北京以外的地方,三十岁当上副县级、正县级的人,真的不多。

越往基层,这种现象越少见。

可在央企系统,却并不少见。

一些二级子公司的一把手、二把手,三十五六岁就很常见。

所谓“二级子公司”,不是副市级下属单位,就是正市级单位。

不用多说,它的优势显而易见。

第一个优势,就是一个字——快。

第二个因素则更加关键。

比如你去地方任职,

带一家大型企业去当地考察投资,业绩不就来了?

或者去某个地方挂职锻炼、积累资历。

很多挂职干部,都是自带业绩来的。

比如,宣传系统的人来挂职,

自然会大力宣传当地,

甚至连当地领导也会配合宣传。

你说,这些地方领导会不欢迎他们吗?

再比如,你去挂职时,带了家企业来投资,

你说地方领导会不会热情接待?

特别是这家企业还是国家的央企。

别说县级领导了,

恐怕市级领导也会对你毕恭毕敬。

再比如,家里孩子大了,想锻炼锻炼,

直接安排进企业,他的表现决定他的前途。

万一孩子干砸了怎么办?

企业亏损和行政失误,哪个更严重?

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行政失误,前途几乎就断了。

企业亏损,找个市场波动、业务调整的理由就行。

至于怎么安排这么多人,

呵呵……

随便一家央企,

下属的二级子公司都有十几家,

三级子公司更是多达几十家。

这就是为什么说,

央企是一个家族的根基所在。

这也是他敢在关键时刻做出选择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