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洪荒274(1 / 2)

李名雅和其他苗人帮忙将他们送到附近路段,联系青城山的人前来接应。他们将被暂时安置在青城山上,待我们在蜀山古墓中找到解蛊方法后,再去青城山清虚阁与他们会合。

安顿好其他人,我和尚青云在竹杖客的协助下再次进入蜀山古墓。

我们在附近的空地搜寻许久,除了眼前诡异的忘川河,没找到其他出路。

“是不是需要触发什么机关才能出现路?”

尚青云摇头:“有路。”

“在哪?”

“面前。”

我们这段对话颇有几分古龙小说的味道。

来了?

来了。

做什么?

杀你……

每次与尚青云交谈,都让人既省心又无奈。

省心的是他从不拐弯抹角,不像刘飒那样长篇大论才切入正题。

无奈的是,他的话有时实在难以领会。

“面前只有这条诡异的忘川河,哪来的路?难道要游过去?”

“坐船。”

“船?船在哪?”

“等。”

看尚青云就地坐下,我一时无言,只好四处张望。忽然想起一事:“为什么他们看了河水就中蛊,我却没事?”

尚青云看向我:“延维蛊。”

“因为我中过延维蛊?”

他点头:“蛊虫相争,一人通常只能中一种蛊。”

这竟是他说的字数最多的一句……

“看来我这也算是因祸得福。青云,如果延维蛊一直不解,我会怎样?”

尚青云眼帘低垂,轻声道:“死。”

“具体会怎么死?”我问。毕竟死法也有痛快与折磨之分。

“延维蛊每蜕一次皮,都如削骨。如今中蛊不久,你尚未察觉。一两年后,你将形销骨立。”

“听起来像是纵欲过度的样子。”我低声嘀咕。

忽然,尚青云双腿发力,一跃而起。

我吓了一跳,以为又生变故。

他却指向忘川河:“船。”

我转身望去,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

没过多久,忘川河面上远远漂来了数十只小船。每艘船上都亮着幽幽的烛火,却不见有人撑船。

船影穿破河上弥漫的冷雾,缓缓靠近。初看时,它们像是古时人们在河中放的花灯——纸折的小船,载着烛火,载着心愿,顺水漂流。

只是眼前的这些“花灯”要大得多,每只船都足以容纳五六个人。

待船再近一些,我发现船上虽无船夫,却摆着一样东西,方方正正,体积不小,看起来像一个大箱子。

又或者——像一口棺材。

小船漂到面前,陈远从我背包里取出钩锁,用力抛出,勾住其中一艘的船舷,将它拉到岸边。

等船靠近,我才真正看清,那上面放的确实是一口棺材。

大学上考古专业课时,来自四川的老师曾重点讲过三星堆的出土文物,其中提到古蜀人一种特殊的葬俗——船棺葬。

所谓船棺葬,顾名思义,就是将逝者安葬在船形的葬具中。通常是用木或石凿成独木舟形状的椁,在椁上挖出放置遗体的凹槽,将尸骨与陪葬品置于其中,盖上棺盖,再用竖穴立仗的方式安葬。

这种葬法也叫土葬船棺,三星堆出土的便是此类。

关于这种葬俗,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远古时,有个叫武夷的人来到福建一带。见此地山水秀美,他不辞辛苦,风餐露宿,凿石开山,最终开辟出如今的武夷山,使其成为一方名胜。

因他开山有功,当地人尊称他为武夷君。临终前,武夷君嘱咐子孙为他打造一艘灵槎——也就是船棺,并在棺上开凿凹槽,将他安放其中,悬于峭壁之上。这样他死后便能乘船渡过天河,飞升成仙。

后来这一习俗被巴蜀地区的人们继承下来。

但忘川河上的这些船棺显然有所不同。

它们是真正雕琢成可漂流水上的木船,且历经千年不腐不沉,属于典型的海葬船棺。

这种葬制如今在国内已十分罕见,多见于海外,如印度尼西亚、所罗门群岛、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等地。

而且并非所有人都能享有船棺海葬的殊荣,通常只有一方首领才有资格。

像忘川河上如此规模的船棺群,实在世间少有。

“这船不会沉吧?”我看着陈远先跳上船,才忐忑地跟了上去。

上船时,我不经意低头一看,顿时吓了一跳。

第62章 玄水玉棺

船上的棺椁不知是什么材质所制,通体透明,宛如玻璃。从外面可以清晰看见棺内的情形。

棺中安葬的是一位身着苗族服饰的男子,容貌栩栩如生,难以分辨他究竟是生是死,更无法判断他死于何时。

也许是几千年前,也可能只是几天之前。

“这灵槎居然是透明的!可刚才在岸上用手电照时,我怎么一点都没看出来?”

“玄水玉。”

“什么?”我没听清。

“船棺是用玄水玉做的。”陈远重复道。

玄水玉?

我只知道水玉。《山海经·南山经》中记载:鹊山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