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谈结束后,沈知意马不停蹄地赶往老城区。刚到修复现场,就看到陆衍正和文物局的张教授讨论木雕修复的细节,阳光落在他专注的侧脸上,和她办公室里的认真模样莫名契合。
“怎么样?合作谈成了?”陆衍看到她过来,快步走上前,帮她拂去肩上的灰尘。
“谈成了!”沈知意拿出手机,调出刚定的合同细节,“我们跟筑境国际约定,文创利润的30%用来做保护资金,还能借助他们的渠道宣传老城区,一举两得。对了,张教授,设计部想做带二维码的文创书签,扫开能看历史故事,您能帮我们审核下历史内容吗?别出常识性错误。”
张教授笑着点头:“没问题!你们能想着把文化和潮流结合,这是好事!以前总怕年轻人不喜欢老建筑,现在有了这些新鲜玩意儿,肯定能吸引更多人来了解古建文化。”
沈知意看着修复现场忙碌的工人,又看了看手里的合作方案,心里满是干劲。她想起刚接手公司时,连看财务报表都要问半天,现在却能独立谈合作、定方案、优化部门机制——原来所谓的“事业批属性”,不是天生的,是在一次次解决问题、一次次突破自己中,慢慢觉醒的。
傍晚,部门会议结束后,员工们陆续离开,销售经理特意留下来:“沈总,您提的‘创新建议奖’太及时了!我们部门的年轻人都摩拳擦掌,说想试试做新潮文创,以后肯定能把销量提上去!”
沈知意看着他激动的样子,笑着说:“只要大家愿意干、敢创新,公司就会给支持。我们不仅要把生意做好,还要把老城区的文化传下去,这才是我们的目标。”
等所有人都走了,沈知意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打开手机相册——里面有她刚接手公司时的照片,穿着不合身的西装,站在会议室门口紧张得攥紧拳头;还有现在的她,在谈判桌上从容不迫,在修复现场和专家热烈讨论。
陆衍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份刚打印好的“古建保护基金申请”:“还没走?在看什么呢,这么入神。”
“看以前的自己。”沈知意把手机递给他,眼里满是感慨,“以前总怕自己做不好,现在才发现,只要专注搞事业,没什么是做不到的。原来这‘事业批女王’的感觉,还挺爽的。”
陆衍笑着把申请递给她:“这才只是开始。文物局同意我们的基金申请了,以后我们能修复更多老建筑,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走吧,忙了一天,带你去吃你最爱的火锅,犒劳下我们的‘事业批女王’。”
沈知意接过申请,看着上面“同意立项”的印章,心里满是踏实。她关掉电脑,拿起包,跟着陆衍走出办公室——走廊里的灯已经关掉大半,只有应急灯亮着淡淡的光,却照得她的脚步格外坚定。
她知道,自己再也不是那个需要躲在别人身后的落魄千金了。现在的她,是能运筹帷幄、敢闯敢干的沈氏集团执行总裁,是真正的“事业批女王”,而这份觉醒,不仅让她守住了家业,更让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