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永琏得天花(2 / 2)

弘历深吸一口气,胸口剧烈起伏,强压下怒火,沉声道:“传朕旨意!立刻将永琏挪去缬芳殿避痘,派太医院院判带着最好的药材过去,再挑十个身家清白的宫女伺候,任何人未经传召不得靠近半步!”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外的风雪,声音更冷,“另外,阿哥所其他阿哥暂时送回各自母亲的宫中,每日请脉两次,一旦有半点异常立刻禀报!谁敢疏忽,朕诛他九族!”

“嗻!”李玉连滚带爬地退了出去,棉靴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的声响,背影透着十足的慌乱。一时间,阿哥所内外乱作一团:太医们背着药箱在雪地里奔跑,药箱上的铜环叮当作响;宫女太监们抱着阿哥的衣物细软快步穿梭,棉斗篷上落满了雪;空气中除了浓郁的药味,还混着风雪的寒气,每一丝气息都透着不安。

大阿哥永璜一早也回到了翊坤宫。他身着宝蓝色锦袍,外面罩的貂皮斗篷沾了不少雪,刚踏入殿门便被宫女接过斗篷拿去熏香消毒。进了内室,他径直走到书桌前坐下,拿起一本《论语》翻着,可眼神却涣散地落在书页上,连“学而时习之”都念错了字。

甄嬛此时正坐在窗边翻账本,指尖夹着一支银签,在账本上轻轻点着。见他这副心不在焉的模样,便对一旁的惢心吩咐道:“去小厨房把今日新做的枣泥糕和姜母茶端来,让大阿哥暖暖身子,歇会儿再用功。这雪天寒,别冻着了。”

惢心应了声“是”,不多时便端着描金漆盘进来,盘子上的白瓷碗还冒着热气,姜母茶的暖香瞬间驱散了些许寒意。永璜放下书卷,拿起一块枣泥糕,却只是捏在手里,指尖的温度将糕饼焐得微微发软,也没往嘴里送。

“额娘,”他忽然开口,声音比平时低了些,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困惑,“儿臣觉得,二弟的天花……有些奇怪。”

甄嬛正端着茶盏的手顿了顿,茶盏与茶托碰撞发出一声轻响。她抬眸看向永璜,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随即又恢复了温和的神色,指尖摩挲着茶盏冰凉的边缘:“哦?哪里奇怪了?”她说着,起身走到书桌旁,亲自给永璜倒了一杯温热的雨前龙井,水汽氤氲了她的眉眼。

“自从上次慧娘娘的咸福宫里传出天花,皇额娘就下了死命令,阿哥所彻底封禁了。”永璜蹙着眉,条理清晰地说道,手指无意识地敲着书桌,“儿臣每日在阿哥所见到,侍卫比往常多了三倍,连送进去的炭盆都是太医一一查验过才敢递进去。里面的宫人更是提前筛查了三遍,祖上三代都查了,更没一个接触过外人的。”他顿了顿,眼神里满是疑惑,“还有,伺候二弟的那个李嬷嬷,前几日给二阿哥送东西时说过一句‘最近总觉得身上痒,还以为是冻疮’,当时儿臣没在意,现在想来……会不会有问题?”

甄嬛静静地听着,指尖在茶盏边缘划了个圈,半晌才缓缓开口:“永璜,这宫里的事,从来没有‘绝对’二字。”她的声音平静无波,像结了冰的湖面,却带着一种历经世事的沉稳,“雪能盖住脚印,却盖不住人心;防备能挡住明枪,却挡不住暗箭。”她抬眼看向永璜,目光深邃,“你如今最重要的是好好读书,将来才有能力在这宫里站稳脚跟。这些事不是你该操心的,学会保全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永璜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虽仍有疑惑,但看着额娘不容置喙的神色,终究还是把话咽了回去。他拿起枣泥糕咬了一口,甜糯的滋味在舌尖化开,却压不住心底的寒意,只好重新拿起书卷,强迫自己盯着那些墨字。

待看着永璜静下心来读书,甄嬛才起身走出内室,回到正殿。殿内的烛火摇曳,映得她脸上的神色晦暗不明,连鬓角的珠花在光线下都透着冷意。她走到宝座前坐下,指尖轻轻敲击着扶手,沉默了足足一盏茶的功夫,才对候在一旁的三宝吩咐道:“三宝,你去一趟阿哥所。”

三宝连忙躬身应道:“奴才遵旨。”

“别打草惊蛇。”甄嬛的声音压得极低,目光扫过殿外飘落的雪花,“重点查三件事:一是最近三日送进阿哥所的所有东西,尤其是给二阿哥的衣物、点心和炭盆,查清楚经手的人是谁;二是伺候二阿哥的嬷嬷宫女太监,问清楚他们这几日有没有见过陌生人,或是接触过什么异常的东西;三是查一下咸福宫最近有没有人异常出入,一丝一毫都别放过。”

三宝心头一凛,连忙应道:“奴才记住了,定当仔细打探。”说罢,他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棉靴踩在雪地上几乎没发出声响,很快便融入了殿外的风雪之中。

甄嬛端起已经凉透的茶盏,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雪下得更大了,将宫墙染得一片惨白,连宫灯的光都像是被冻住了。她的指尖轻轻摩挲着茶盏,眸底一片深不可测,像藏着无尽的寒潭。这宫里的雪,怕是要下得更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