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日寇的末路(2 / 2)

薛桥回应:“司令员,我们明白。通过青岛的渠道,我们正在想办法进口一批特种钢材和精密机床零件。另外,根据地内的矿业在赵明诚、马宝山他们努力下,产量也在提升,我们会全力协调,确保兵工厂的原料供应。”

曾大山补充道:“财政方面,我们利用缴获和贸易,储备了一批硬通货和紧缺物资。只要方向明确,资金和物资保障不会掉链子。”

张百川满意地点点头,又看向谢福治和陈榘:“政委,参谋长,部队的思想工作和整训不能松。要让大家明白,越是胜利在望,越要练好本领,不能因为形势好转就产生麻痹思想。各纵队的步炮协同演练、攻坚战术训练,必须按计划,甚至超计划完成,我们要的是一支随时能拉得出、打得赢的胜利之师,不是只会敲边鼓的仪仗队,”

“放心吧,司令员。”谢福治语气坚定,“政治部已经部署下去了,正在组织各级干部学习讨论,统一思想。训练方面,陈参谋长抓得很紧。”

陈榘也笑道:“几个主力纵队最近搞对抗演习,红蓝双方都快打出真火了,效果很好。部队的求战情绪很高。”

“情绪高是好事,但要引导到正地方。”张百川叮嘱道:“告诉各级指挥员,尤其是旅以上干部,要把精力放在研究战术、指挥协同上,不许再像以前那样带头冲锋,我们现在不是游击队了,每个人都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会议结束后,张百川单独留下了粟昱。

“粟昱同志,交给你一个任务。”张百川摊开一张更详细的东北、华北接壤地区的地图:“你组织参谋部的精干力量,结合中央通报的国际形势和我们掌握的情报,重新评估关东军的动态。重点研判,一旦日军从关东军大规模抽兵,其防线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在哪里?如果我们华东军区部队未来奉命北上,最佳的进军路线、后勤保障方案是什么?要细,要考虑到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

粟昱知道这个任务的分量:“司令员,我明白,这是未雨绸缪,为大战略做准备,我一定尽快拿出初步方案。”

“嗯,你办事,我放心。”张百川拍了拍粟昱的肩膀:“眼光放长远一点。华东是我们的根基,但未来我们的舞台可能更大。”

看着粟昱领命而去时那充满干劲的背影,张百川走到窗边,他的心情并不像表面那样平静。

硫磺岛的战报,他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必须在那个决定性的时刻到来之前,将华东军区准备好足够分量的筹码。

“通信员,”他沉声唤道。

“到,”

“记录电报,发往延安。华东军区张百川:我部已收到中央关于国际形势之通报,正组织全军深入学习,士气大振。同时,我已下令加速部队整训及军工生产,并着手研究基于新形势之后续战略预案。华东军区已做好一切准备,随时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调遣,为夺取抗战最后胜利,贡献一切力量,”

电报发出,张百川深深吸了一口空气。他想到在不久的未来,他麾下劲旅将不仅仅驰骋在华东的土地上。一场规模更大、意义更深远的战略棋局,正在他的脑海中缓缓铺开。

而此刻,在延安的窑洞里,同样对于张百川的安排的讨论,也进入了最后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