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华东军区指挥部的院子里,张百川和刚刚从苏中赶来的苏中军分区司令员粟昱并肩走在院中的小路上,看似是工作间隙的随意散步。谢福治和张运逸跟在稍后一些,低声交谈着,目光偶尔落在前面两人的背影上。
“粟昱同志,苏中那边,群众基础恢复得怎么样?鬼子最近在长江沿岸的小动作,对你们影响大不大?”张百川随口问道,语气像是拉家常。
粟昱略略落后半个身位,闻言微微加快半步,与张百川并行,回答道:“报告司令员,群众工作一直在抓紧,鬼子的清乡和零星扫荡破坏了一些基层组织,但我们的同志正在全力恢复。鬼子在江边的调动确实比前段时间频繁,主要是加强了一些据点的守备,增加了巡逻艇,看样子是防着我们向南发展,或者担心我们切断他们的水上运输线。”
“嗯,疥癣之疾,但也不能不防。”张百川点点头,话锋忽然一转:“如果将来某个时候,需要你指挥的不是苏中一个军分区,而是两到三个纵队,在江淮之间这片开阔地域,打一场中等规模的歼灭战,你初步会怎么考虑?”
这个问题有些突然,而且涉及的范围和兵力远超粟昱目前的职权。粟昱脚步微微一顿,脸上没有露出丝毫诧异,只是沉吟了不到三秒,便开口回答:“司令员,如果是在江淮平原,面对装备可能占优的敌人,我认为关键有几点。一是情报要绝对准确,抓住敌人分进合击时出现的短暂时间差和空隙。二是利用好水网地形,看似是障碍,但运用得当,可以化被动为主动,限制敌人的机动,分割其队形。三是集中优势兵力,特别是炮兵,形成局部绝对优势,速战速决,不能打成僵持的消耗战。四是预备队的使用要果断,一旦抓住战机,必须毫不犹豫地投入,扩大战果。”
他没有空泛地讲大道理,而是直接切入战术层面,点出了平原水网地带作战的几个核心难点和应对思路。
张百川停下脚步,转过身,正面看着粟昱:“继续说,如果是你指挥,你会怎么选择首要打击目标?或者说,你怎么判断哪里是敌人的要害?”
粟昱完全沉浸在了战术思考中,不假思索地回答:“首要打击目标,不一定是最强的,但必须是最关键的,打掉它能引起敌人全局混乱的。比如敌人的指挥节点,或者后勤枢纽。在平原地区,敌人的重装备依赖道路,掐断其关键补给线,或者打掉其先锋、孤立其一部,往往能迫使敌人整个部署陷入被动。判断要害,需要结合情报,分析敌人各部之间的关联性和依赖度。”
这时,他们已经慢慢走到了指挥部旁边的一个小房间门口,这里临时布置成了一个简易的沙盘室,里面正是江淮地区的地形沙盘。
张百川推门走了进去,粟昱和后面的谢福治、张运逸也跟了进去。
张百川拿起沙盘旁的指挥棒,随手在沙盘上划了几个箭头,模拟出一个假想的敌我态势,然后看向粟昱:“假如,敌人分三路向我们根据地腹地推进,兵力略占优势,装备特别是炮兵和坦克比我们好。我们处于内线,你怎么打?”
粟昱走到沙盘前,仔细观察了片刻,然后指着沙盘上的几条河流和道路交汇点:“内线作战,优势在于可以集中兵力。我会先示弱,诱敌深入,拉长敌人的补给线,特别是利用这几条河流,迟滞其中一路的进度。然后,集中主力,选择敌人战斗力相对较弱、或者位置突出的一路,在这里,或者这里,”
他点了两个点:“利用夜间或不良天候,隐蔽接敌,突然发起攻击,争取在另外两路敌人反应过来之前,打掉它。得手后,视情况看是继续扩大战果,还是迅速转移,寻找下一个战机。”
他的分析简洁有力,对地形和兵力的运用有着一种近乎直觉的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