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友大嗓门地嚷道:“俺觉得吧,咱们山东部队攻坚是强项,但有时候确实不够‘巧’。像粟司令说的那种化装袭击,俺们胶东也用,但规模搞不大,以后要打大城市,巷战怎么打?总不能光靠炸药包一路炸过去吧?伤亡太大,”
彭雪峰洪亮的声音响起:“巷战我们碰到的也不多,但在中小城镇拔据点,有点心得。关键是控制制高点和交通要道,分割敌人,逐屋清除。士兵的单兵素质和小组配合非常重要。这方面,我们华中的部队因为长期分散活动,连排级干部独立指挥能力比较强,或许可以交流一下训练方法。”
张运逸参谋长一直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此时抬头道:“各位司令员谈的都是宝贵经验。我看,可以整理成册,下发各部队学习。同时,军校这边的沙盘推演和实战演习,也要把这些问题都设计进去,让学员们,也让我们自己,在模拟对抗中找到解决办法。”
谢福治政委补充道:“除了军事上,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也要交流。山东根据地建设比较巩固,华中部队在新区开辟、争取民心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肖主任,这方面你要牵头,组织政工干部好好交流学习。”
肖桦立刻点头:“已经安排了,我们计划组织联合工作组,到对方根据地去实地考察学习。”
陈榘指着墙上巨大的华东地图:“军事上的融合,最终要落到作战上。司令员,我建议,下一步各纵队的演习,可以尝试混合编组,比如让山东的一个团和华中的一个团临时组成战斗群,共同完成一项攻坚或防御任务,逼着他们互相适应,互相学习。”
张百川一直认真地听着,这时才缓缓开口:“好,就这么办,从指挥员到士兵,从军事到政治,全面融合。我们要打造的,是一支既拥有山东部队的刚猛顽强、火力强大,又具备华中部队的灵活机动、善于创新的全新铁军,”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从山东划向江苏、安徽:“鬼子现在缩在乌龟壳里,冈村宁次在琢磨什么,我们不清楚。老蒋那边,小动作不断。留给我们的时间,不会太多。”
他转过身,看着在座的所有高级将领:“三个月,我给你们三个月时间。各纵队内部整训,军校这边交流学习,都要见到实效。三个月后,我要看到一支脱胎换骨的华东野战军,到时候,无论敌人从哪个方向来,无论是什么硬骨头,我们都要有能力,一口给它啃下来,”
会议结束,将领们带着沉甸甸的任务和思考离去。张百川和几位军区领导最后走出教研室。
谢福治递给张百川一根烟:“司令员,这下真是个大熔炉啊。六十万人,南北两种风格,要熔成一炉好钢,不容易。”
张百川点燃烟,深吸了一口:“是不容易,但必须这么做。未来的仗,不再是咱们在山西、在河北那种打法了,更不是在华中那种打法。规模更大,战场更广阔,敌人也更狡猾。不提前准备好,真要吃亏。”
张运逸道:“根据情报,冈村宁次最近频繁调动部队,特别是长江沿线和津浦路南段,动向有些异常。”
陈榘皱眉:“他在山东吃了大亏,会不会想把主意打到华中那边去?或者,想切断我们山东与华中的联系?”
肖桦冷哼一声:“不管他打什么主意,只要咱们内部铁板一块,兵强马壮,他就讨不了好去。”
张百川将烟头摁灭,目光投向窗外操场上正在列队、穿着两种不同军装的学员们,他们已经开始混编在一起,虽然还有些生疏,但都在努力适应。
“通知各部,加强战备,严密监视鬼子动向。尤其是津浦线南段和陇海线东段。告诉王坤、吴可华,向南发展的动作可以再快一点,再坚决一点。告诉粟昱,苏中那边要提高警惕。”
他顿了顿,嘴角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冈村想试探?想找软柿子捏?那我们就让他看看,经过这个熔炉锤炼之后的华东军区,到底是软柿子,还是他啃不动的硬骨头,”
风吹过,操场上“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标语格外醒目。这座军校,正悄然进行着一场远比一场激烈战斗更为深刻和重要的变革。而这变革的力量,即将在不久的将来,席卷整个华东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