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百川走过来,看着他们:“你们还有多少人?都在哪里活动?”
“还有二十多个同志,分散在西北边的牯牛岭一带,那边山高林密,洞多,我们熟悉路,”
牯牛岭?张百川和李铮对视一眼,立刻在地图上找到了这个位置,确实地形复杂,远离主要交通线。
“好,好同志,”张百川用力拍拍他的肩膀,“你们来得正好,带我们去牯牛岭,”
或许,这是一条绝处逢生的路。
部队在这两名赤卫队员的带领下,连夜向牯牛岭方向转移。有了熟悉地形的向导,行军顺利了很多,也暂时摆脱了追兵。
两天后,部队终于进入了牯牛岭地区,这里山势险峻,植被茂密,确实是个藏兵的好地方,很快他们与分散活动的赤卫队员们汇合了。看到主力红军,这些坚持地方斗争的同志们激动万分,像找到了主心骨。
初步安定下来,张百川命令部队利用复杂地形构筑简易工事,设立警戒,同时派出小股部队熟悉周边环境,购买粮食。
夜晚,在一个巨大的天然岩洞里,召开了军团紧急会议。篝光照着每个人疲惫而严肃的脸。
“这里地形有利,暂时安全。”李铮先开口,“但粮食是大问题。山区贫瘠,养活我们这么多人极其困难。长期困守不是办法。”
陈云峰点头:“必须尽快恢复和地方党组织的联系,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但现在我们和上级失去联系,就像瞎子聋子。”
何万山嚷嚷道:“那咋办?出去打?打哪个?现在外面肯定全是白狗子,”
张百川一直沉默着,手指在地上划着。失去联络,孤军奋战,粮食匮乏,军心浮动每一个都是要命的问题。
就在这时,洞口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负责内部保卫的干事带着一个人匆匆走进来,那人竟是之前带来牯牛岭消息的那个年长赤卫队员,他脸上带着一种极度紧张和神秘的表情。
“首长……”他声音压得极低,还回头看了看洞口,“我们……我们在后山一个最隐秘的洞里发现了一些东西,可能……可能很重要……”
“什么东西?”张百川抬起头。
“我们也不全认识……像是……像是电台零件?还有一些书和纸,埋得很深,看着有些年头了,上面有……有镰刀锤子的标记……”
电台零件?书籍文件?镰刀锤子?埋藏在牯牛岭最隐秘的洞里?
所有参会者的心被揪紧了,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念头闪电般划过张百川的脑海——几年前,红军其他部队曾在这一带活动过,后来战略转移了……
难道……?
张百川站起身,声音都变了调:“立刻带我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