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带上,发出“咔哒”一声微响,将外界的喧嚣与焦灼彻底隔绝。
陆远没有开灯,任由傍晚的余晖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将整个房间染成一片温暖而静谧的琥珀色。他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没有了秘书在侧,没有了响个不停的电话,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他自己,以及面前那一方亮着的电脑屏幕。
屏幕的光映在他脸上,明暗不定,像他此刻的心绪。
钱立群的“联合审查小组”,像一张精心编织的蛛网,每一根丝线都闪烁着“合规”、“专业”的冰冷光泽。他知道,自己已经被罩在了网中央。任何常规的挣扎,都只会让这张网收得更紧。
系统剧本的提示言犹在耳——【狮子,从不与囚笼的栏杆讲道理】。
他懂了。
讲道理,是在承认栏杆的合法性。而他现在要做的,是彻底否定这个囚笼存在的意义。
他需要一柄锤子。一柄足够沉重、足够锋利,能够将这整座由官僚主义和部门利益筑成的囚笼,砸个稀巴烂的巨锤。
他打开了浏览器,手指在键盘上悬停了片刻,没有立刻输入关键词。
他的脑子在飞速运转。
这柄“锤子”必须具备几个特点:
第一,体量要足够大。大到足以让冀东省的Gdp产生肉眼可见的跃升,大到让省里任何人都无法忽视其带来的政绩诱惑。
第二,战略层级要足够高。它不能是一个普通的制造业项目,必须是能触动国家最高层神经的战略性产业,最好能和当前国家正在攻克的“卡脖子”难题挂钩。
第三,时机要足够巧。它必须是一个正在流动、正在寻找落脚点的“活水”,而不是一个已经尘埃落定、需要费力去挖墙脚的“死物”。
想清楚这三点,陆远的思路豁然开朗。他的手指开始在键盘上敲击,输入了第一个搜索组合——“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产能外溢”、“亚洲投资布局”。
海量的信息如潮水般涌来。
各种新闻、分析、评论,充斥着屏幕。大多是陈词滥调,或是过时的消息。陆远目光如炬,像一台最高效的处理器,自动过滤掉那些无用的信息噪音。他的鼠标滚轮飞速滑动,视线在一行行密密麻麻的英文和数字间跳跃。
半个小时过去了,一无所获。
他换了一组关键词:“晶圆制造”、“十二英寸”、“新厂选址”。
这一次,信息精准了许多。几家国际二线厂商的扩产计划出现在眼前,投资额大多在十亿到三十亿美金之间。这个体量,放在任何一个地级市都是惊天动地的大项目,但陆远只是扫了一眼,便直接划过。
不够。
这样的项目,固然能给钱立群的“联合审查小组”带来巨大的压力,但还不足以让他们闻风丧胆,不足以形成碾压性的优势。他要找的,不是一门大炮,而是一枚能直接掀翻棋盘的核弹。
他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端起凉透的茶水喝了一口。
不能只看公开的新闻。真正顶级的商业决策,在公之于众之前,往往只在最核心的圈子里流传。
陆远打开了一个收藏夹,里面是十几个需要付费订阅的、全球顶级的行业分析网站和金融信息平台。这些都是他之前利用系统声望点兑换的“信息渠道”,专门用来洞察全球经济的底层脉络。
他登录了其中一个名为“tesight”的平台,这是全球半导体行业最权威的情报中心之一。他没有去看首页那些光鲜亮丽的报告,而是直接点进了一个不起眼的“供应链动态”板块。
这里发布的内容,大多是匿名的业内人士分享的、关于上下游供应链的零散信息,真假难辨,需要极高的专业知识去甄别。
陆远的目光,在一篇篇帖子中快速掠过。
“台积电新工艺良率似乎遇到瓶颈……”
“英特尔考虑将部分低端芯片外包……”
“三星存储芯片价格预计下季度上涨……”
这些信息都很有价值,但都不是他想要的。他耐着性子,一页一页地往下翻。就在他快要翻到论坛最末页时,一条发布于三天前的、只有寥寥几句回复的帖子,攫住了他的视线。
发帖人是一个Id为“硅谷搬砖工”的用户,帖子的标题很简单:《关于agnatech的下一步》。
agnatech!
陆远的心跳漏了一拍。
如果说芯片产业是现代工业的皇冠,那么agnatech集团,就是这顶皇冠上最璀璨的那颗明珠。它是全球芯片制造领域的绝对霸主,掌握着最先进的制程工艺,其一举一动,都足以引发整个行业的地震。
他立刻点开了帖子。
正文内容很短,只有几行字:
“内部消息。agnatech的董事会刚刚否决了在东南亚某国投建新一代晶圆厂的计划,原因是当地的基础设施和人才储备无法满足要求。据我了解,他们正在重新评估中国的几个候选城市。cEo对中国市场极度看好,但对某些地方的行政效率有心理阴影。这次,他们要求极高,希望找到一个能提供‘极致效率’和‘完整生态’的合作伙伴。赌注很大,机会难得。”
帖子
“真的假的?agnatech前几年不是在华中那个省被坑惨了吗?还敢来?”
“呵呵,‘极致效率’,这四个字在中国就是个笑话。”
“散了吧,这种项目,轮不到我们操心。”
回复者们显然都不相信,或者说,他们无法理解这个消息背后蕴含的巨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