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官场影帝:我靠演技平步青云 > 第292章 最后的博弈,前往京城,面见中枢大佬!

第292章 最后的博弈,前往京城,面见中枢大佬!(1 / 2)

省政府大楼的顶层,灯火彻夜未熄。

赵立春的办公室里,烟灰缸早已堆满了烟蒂。那份来自星海市的、装订得如同艺术品的申报报告,正摊开在他的红木办公桌上。他已经看了整整三个小时。

一开始,他是带着审判官的挑剔去看的。他试图在那些宏大得近乎狂妄的词句间,找出逻辑的漏洞和事实的硬伤。他想证明,陆远那场精彩的“英文路演”,不过是空中楼阁,是投机取巧的语言魔术。

可越看下去,他背脊的寒意就越重。

报告的字里行间,没有官样文章的陈词滥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冷静到可怕的逻辑推演。从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到地缘政治的潜在风险,再到未来科技的颠覆性节点,每一个“科幻”设想的背后,都有一条清晰的、指向国家最高利益的逻辑链条。

赵立春的手指,停留在“蓝色金融创新中心”那一章。陆远的方案里,这个中心不只是为新区提供资金,其更深远的目的,是探索建立独立于西方体系之外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特别是海洋资源)的定价权。

他的心脏猛地一跳。

定价权!这是何等敏感而又充满诱惑的词汇。

他再翻到“海洋国际法与争端解决仲裁院”一节。陆远在其中阐述,随着全球海洋权益争夺的白热化,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国际法话语权阵地,不能永远在别人的规则里当被告。而星海,可以成为这个阵地的起点。

赵立春缓缓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他感到一阵晕眩。

这不是一份城市发展规划,这是一份国策建议书。

陆远哪里是在申报一个新区?他是在借着申报新区的名义,向中枢递交一份他个人对国家未来走向的完整思考。而星海市,只是他用来承载这份思考的那个“支点”。

高建成那份四平八稳、数据详实的报告,在它面前,就像是一篇优秀的小学生作文,工整、漂亮,却与这份探讨着宇宙真理的博士论文,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

赵立春感到了一种被冒犯的愤怒,但更多的,是一种被后浪狠狠拍在沙滩上的无力感。他忽然明白了陆远那句“一个故事的开头”。

高建成在努力证明自己有资格“继承”一份现成的家业。

而陆远,是在邀请国家,与他一起“创造”一个全新的时代。

谁的格局更大,一目了然。

可……这太危险了。赵立春的理智告诉他,陆远的方案,每一步都走在钢丝上,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败,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甚至沦为国际笑话。把冀东省的未来,把自己的政治前途,押在这样一个年轻人天马行空的狂想上,值得吗?

他的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着,节奏越来越乱。那座在他心中早已稳固的天平,此刻正以前所未有的幅度,疯狂地左右摇摆。

……

星海市,招待所。

郭怀章同样一夜未眠。他房间的灯也亮着,但他没有看报告,只是站在窗前,看着远方海平面上渐渐泛起的鱼肚白。

昨天下午,他与远在北京的顶头上司,一位在发改委内部极有分量的老领导,通了半个多钟头的电话。

电话里,他用尽了自己几十年的语言功力,试图客观地描述在星海的所见所闻。

“老领导,石安的方案,是一份能打95分的标准答卷,稳妥,扎实,符合我们对一个省会城市的所有预期。”

“星海的方案呢?我没法打分。”郭怀章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苦涩,“它根本就没在答我们出的卷子。它想做的,是重新定义‘考试’本身。这份报告,与其说是给我们地区经济司看的,不如说是写给中央财经委员会,甚至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