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一位来自医药领域的专家扶了扶眼镜,身体不自觉地前倾。
“这是我们规划的‘高端海工装备’的旗舰产品——‘海蛟号’深海空间站的模拟图。它将是一个集资源勘探、科学研究、人员常驻于一体的移动式海底平台。相关的结构设计和材料研究,我们已经委托了国内最好的船舶设计院在进行。”
一位机械领域的专家,下意识地拿起了桌上的报告,开始快速翻阅。
“这也是我们认为最激动人心的部分——‘海底数据中心’。我们计划利用星海独特的深海洋流,为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提供天然、廉价的冷却方案。我们测算过,相比陆地数据中心,仅能源成本,每年就可以节省数十亿元。更重要的是,它将为我国的战略数据安全,提供一个最可靠的物理屏障。”
当讲到这里时,台下已经是一片死寂。
年轻博士的嘴巴微微张开,再也合不拢。他以为的“噱头”,每一个背后,竟然都有着详实的技术论证和项目支撑。
郭怀章没有看ppt,他的目光,死死地钉在手里的报告上。他的手指因为用力,指节有些发白。他翻页的速度越来越快,从一开始的逐行阅读,到后来的一目十行。
他的心跳,也在不受控制地加速。
他不是被那些炫酷的名词所震撼,而是被这份报告背后所展现出的、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战略思维所冲击。
这份报告,完全跳出了“城市发展”的范畴。
它不是在为星海市这一个城市要政策,它是在为整个国家的未来,布局一个全新的战略支点!
从海洋生物基因的战略储备,到深海资源的抢先开发;从未来信息产业的能源瓶颈解决方案,到全球数据安全的地缘政治博弈……
报告的每一个章节,都在回答一个问题:在未来的大国竞争中,中国如何才能占据海洋这个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制高点?
而星海市,就是这个宏大战略构想的唯一支点。
郭怀章猛地合上报告,胸口剧烈地起伏着。
他抬起头,看向台上那个还在侃侃而谈的市发改委主任,又将目光投向了坐在第一排,从始至终一言不发,只是安静聆听的那个年轻人——陆远。
这一刻,他忽然明白了那个滑稽的附录。
芯片项目,不是乱入,而是这盘大棋的“棋眼”!
有了最顶尖的芯片制造能力,才有了算力基础,才有了人工智能,才有了驱动这一切海洋战略的“大脑”!
这条逻辑链,环环相扣,天衣无缝。
“疯子……”郭怀章的嘴里,无声地吐出两个字。
但他知道,这更是天才。
一个敢于将一座城市的命运,与一个国家的百年大计,死死捆绑在一起的天才。
汇报结束,全场依旧安静。张卫东走下台时,腿肚子都在打颤,后背的衬衫已经湿透了。
陆远站起身,微笑着对专家组说:“各位专家远道而来,一路辛苦。我们先去用午餐,下午,欢迎各位随时提问,我们一定知无不言。”
专家组被请到了隔壁的休息室。门一关上,压抑的气氛瞬间爆炸。
“这……这简直是天方夜谭!那个什么深海空间站,就是把全国的科研力量都投进去,十年都未必能搞出来!他们一个地级市,凭什么?”一位专家激动地说道。
“还有那个海底数据中心,听着是好,可技术风险呢?海底光缆的铺设和维护成本呢?他怎么一个字都不提?”另一位也表示质疑。
年轻的博士涨红了脸,反驳道:“可你们不觉得吗?这才是真正的‘创新驱动’!我们评审了这么多方案,哪个不是在现有产业上修修补补?只有这个,是在为未来二十年,甚至五十年布局!”
争论声越来越激烈,几乎要将屋顶掀翻。
只有郭怀章,一言不发地坐在沙发上,手里还紧紧攥着那份报告。
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如果,这份报告里写的,哪怕只有百分之三十能够实现,那对于国家而言,其战略价值,将远远超过十个石安市那样的“综合性新区”。
但是,这可能吗?
这究竟是一个惊世骇俗的伟大蓝图,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治骗局?
他必须搞清楚。
“小李,”他忽然开口,对身后的秘书说,“你去跟星海市方面了解一下,他们那个所谓的‘科林研发’的投资项目,进行到哪一步了?有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他需要一个证据,一个能撬动这盘棋的、最坚实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