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高端社区,我们就划出风景最好的地块,打造一个专属的国际人才社区。”
“钱从哪里来?”陆远看着他们,笑了笑,“这些顶尖人才,他们本身就是最值钱的‘资产’。他们带来的技术、专利、团队,会吸引无数的风险投资。我们用未来的税收和土地收益,就可以撬动这些社会资本,来为我们完善配套。这是一个正向循环。”
这番话,彻底打开了两位局长的思路。他们终于明白,陆远要做的,是一场豪赌。他要用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未来,去置换星海市现在所稀缺的一切资源。
“我需要你们,立刻成立一个专班,连夜拿出一份‘星海英才计划’的详细方案。我要把全世界最优厚的人才政策,都放到我们的篮子里,然后,再加码百分之二十!”陆远看着他们,眼神里燃烧着火焰,“我要让全世界的人才都看到,星海市的诚意,是独一无二的。”
“是!”两位局长被这股激情所感染,齐声应道,心中的那点畏惧,早已被一种参与创造历史的兴奋所取代。
接下来的两天,市长办公室的灯,彻夜通明。
一份被命名为“群星璀璨”的星海英才计划红头文件,以惊人的速度出炉。
计划分为三个层级:针对诺奖级、院士级的“顶尖战略科学家”,给予上不封顶的科研支持和一人一议的特殊待遇;针对各领域领军人才的“杰出领航者”,提供千万级的科研启动资金和全方位的家庭保障;针对优秀青年博士的“青年启明星”,解决他们的户口、住房和子女入学问题。
这份计划,条款之优厚,覆盖面之广,细节之周到,在国内前所未有。
当高健从内部渠道看到这份文件的草案时,他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久久没有说话。
他先是觉得荒谬,然后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理解陆远的打法。这个人就像一个不按棋理出牌的疯子,你堵住他的车,他直接掀了棋盘,说要换个玩法。
“他这是在画饼,在吹牛。”高健拿起电话,向那头的人汇报道,“没有几十个亿的财政配套,这份计划就是一张废纸。他这是病急乱投医。”
电话那头沉默了许久,传来一声意味不明的轻笑:“画饼,也得有人信才行。让他去吧,我倒想看看,有谁会相信一个连服务器都买不起的城市,能兑现这种天方夜谭的承诺。”
高健挂了电话,心情舒畅了不少。
是的,这不过是陆远走投无路之下,一次虚张声势的政治作秀罢了。他很快就会在京城、在沪市,在那些人精扎堆的地方,碰得头破血流。
三天后,京城。
一辆黑色的红旗轿车,平稳地驶入清华园。
陆远坐在后座,看着窗外那些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孔,以及一座座爬满常青藤的红砖建筑,神情平静。
这是他“全球路演”的第一站。
他没有选择召开大规模的宣讲会,那样的效率太低。他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见一个人。
中科院院士,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泰斗,被誉为“中国AI教父”的——李默然。
李默然院士性情孤高,为人耿直,几年前因为不满某项科研基金的评审黑幕,一怒之下,辞去了所有行政职务,一心只在清华带学生、做研究,几乎不见任何政府官员。
无数个城市曾向他伸出橄榄枝,无一例外,都被拒之门外。
在所有人看来,陆远此行,注定是无功而返。
车子在李默然院士所在的实验室楼下停稳。陆远没有让任何人陪同,独自一人走了进去。
他手里没有拿任何礼物,只带了一个薄薄的文件袋。
穿过安静的走廊,他敲响了那间挂着“李默然工作室”牌子的办公室的门。
“进。”一个苍老但中气十足的声音传来。
陆远推门而入,看到一位身穿洗得发白的格子衬衫、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戴着老花镜,伏在一堆复杂的线路板前,手里还拿着一把烙铁。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松香的味道。
“李院士,您好。我是星海市的陆远,冒昧打扰。”陆远开口。
李默然没有抬头,手上的动作也没停,只是从鼻子里“嗯”了一声。
“有事快说,我只有五分钟。”
陆-远也不介意,他走到办公桌前,将文件袋里的东西拿了出来。
那不是“星海英才计划”的宣传册,也不是什么红头文件。
那是一叠泛黄的、写满了公式和推导的稿纸。
“二十年前,您在《计算机学报》上发表过一篇关于‘深度语义神经网络模型’的论文。”陆远将稿纸轻轻放在桌上,“您在论文的最后,提出了一个设想,关于构建一个能够模拟城市复杂系统,并进行自我优化的‘城市意识模型’。但因为当时算力和数据的限制,这个设想,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
听到这里,李默然手中的烙铁,终于停了下来。
他缓缓抬起头,摘下老花镜,一双浑浊但锐利的眼睛,第一次正眼看向眼前这个年轻人。
陆远迎着他的目光,继续说道:“我这次来,不是想请您去做官,也不是想用钱砸您出山。我只是想告诉您,二十年前您那个疯狂的设想,现在,有机会在星海市,变成现实。”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开口。
“我把整个星海市,交给您。我给您全部的数据,全部的场景,全部的权限。我不要论文,不要奖项,我只要您,帮我打造一个真正的——城市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