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官场影帝:我靠演技平步青云 > 第220章 但从战略上看,他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第220章 但从战略上看,他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2 / 2)

“江南省高净值人群年增长率12.7%,其中43%有艺术品收藏习惯……”

“星海市去年奢侈品消费总额突破三百亿,位列全国前十,但文化体验类消费占比不足5%……”

“近三年,国内高端定制游市场规模翻了三倍,游客平均年龄35岁,超过60%拥有海外留学或工作背景……”

一条条数据,在他的眼中不再是枯燥的数字,而是一片片等待开垦的、肥沃的商业处女地。

常鸿的逻辑很简单,也很有效:在城市的心脏地带,只有金融业才能创造最高的坪效。一块地,要么建成摩天大楼,变成税收奶牛;要么,就一文不值。

而陆远要做的,就是颠覆这个逻辑。

他要证明,文化,当它被赋予顶级的体验和品牌价值时,它所能创造的坪效,将远超冰冷的钢筋水泥。

他的手指在桌上一份百工坊的平面测绘图上轻轻划过,一个宏大而精密的蓝图在脑中飞速构建。

首先,是定位。

他要做的不是景点,而是“活的博物馆”。这个“活”字,是所有商业模式的核心。他要将百工坊从一个被动观赏的“遗迹”,变成一个可以深度参与、沉浸体验的“场域”。

目标客群,不是背着双肩包、图便宜的旅行团,而是那些愿意为独特体验和文化认同支付高昂溢价的城市新贵、文艺精英和国际游客。

接着,是产品。

陆远拿起笔,在图纸旁边的白纸上飞快地写下几个关键词:

一、匠人Ip化。

捏面人的王婆婆,不能再守着小摊卖五块钱一个的面人。他要为她打造一个专属的工作室,命名为“王婆婆的奇幻厨房”。推出售价998元的周末亲子体验课,预约制,每期只接待五个家庭。课程内容不仅是捏面人,还包括听王婆婆讲这条老街的童年故事。消费的,是手艺,更是亲子时光和独家记忆。

扎风筝的李伯,他的“龙睛蝶翅”风筝是宫廷手艺,不能再几十块钱卖给路人。陆远要为他注册品牌,联系意大利的丝绸供应商,用顶级的材料制作。每一只风筝,都将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附有李伯的亲笔签名和编号。它们不会出现在街边,而是会出现在佳士得的拍卖会预展上,或者作为国礼送给外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