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十二点,下班的铃声响起。
从各个研发中心、现代化厂房里走出来的,不再是过去那些满身油污、面带疲惫的工人。他们大多穿着干净的防静电工作服,胸前挂着不同公司的门禁卡,三三两两,有说有笑地走向园区内的智慧食堂。
黄爱国,曾经的红星机械厂工会主席,如今是园区一家德资精密机床公司的车间主管。他今年已经四十八岁,但精神头比十年前还好。
“老黄,听说你儿子考上华科大了?恭喜啊!”食堂里,一个老工友端着餐盘凑过来。
黄爱国咧开嘴,笑得满脸褶子:“嘿,那小子争气!非要去学什么人工智能,说以后要回来,设计比我们车间里这台德国‘歌莉娅’还牛的机器人!”
“那你可得加把劲了,别到时候儿子当了总工,你连图纸都看不懂了!”
“去你的!”黄爱-国笑骂一句,夹了一大块红烧肉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我上个月刚考了高级技工证,工资又涨了一千二。等我儿子毕了业,我没准都混成工程师了!”
这样的场景,在园区的每一个角落上演着。
经过一年的破产重组、资产盘活和招商引资,陆远当初画下的那张“大饼”,已经奇迹般地变成了现实。
他用“城市更新债券”从金融市场融来的第一笔两百亿资金,快刀斩乱麻地解决了僵尸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安置了所有下岗工人,并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而这座代表着南江市未来的现代化园区,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国内外上百家高新技术企业前来考察。最终,三十多家行业龙头企业成功签约入驻,涵盖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多个前沿领域。
一个新的产业集群,正在这片土地上悄然形成。工人们经过培训,重新上岗,收入普遍比过去翻了一番还多。南江市的经济数据,也一扫多年的颓势,呈现出强劲的V型反弹。
陆远,这个名字,在南江市已经成了一个传奇。
老百姓说起他,会竖起大拇指,说他是“为咱们工人重新造了个金饭碗”的好官。
官场里提起他,眼神则要复杂得多。有敬佩,有嫉妒,但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敬畏。他们亲眼见证了这个年轻人,如何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将一个死局盘活,将一张废牌打成了王炸。
市委大院,书记办公室。
赵立冬和陆远并肩站在窗前,望着远处新工业园区那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久久没有说话。
一年前,他们也曾站在这里,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和五百亿的巨额窟窿。一年后,这里已经成了南江市最亮眼的名片,和赵立冬任上最沉甸甸的一份政绩。
“小陆啊,”赵立冬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一年前,我说把全市的未来赌在你身上。现在看来,我赌赢了。”
“是书记您顶住了压力,给了我们试错的空间。”陆远谦虚地说道。
赵立冬摆了摆手,笑了笑,转过身,从办公桌上拿起一份刚刚送来的文件,递给陆远。
“功是功,过是过。你这份政绩,足以让你再上一个大台阶了。”
陆远接过文件,封面上“关于推荐陆远同志作为优秀年轻干部后备人选的报告”几个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工业园区的架子已经搭起来了,后续的工作,按部就班就行。你这个‘总设计师’,也该功成身退了。”赵立冬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变得深邃起来。
“南江市这池水,对你来说,是不是有点浅了?”
陆远心中一动,还没来得及回答。
赵立冬办公桌上那部红色的电话机,突然急促地响了起来。
赵立冬走过去,拿起电话,只听了片刻,脸色就微微一变。他“嗯”了几声,然后放下电话,看向陆远的眼神,变得异常复杂。
“说曹操,曹操就到。”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省委组织部,要派考察组下来。专门,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