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官场影帝:我靠演技平步青云 > 第95章 一份“不小心”遗落的档案索引号!

第95章 一份“不小心”遗落的档案索引号!(2 / 2)

张金山继续往下翻,看到了好几份会议纪要。

会议记录显示,双方争论得异常激烈。石长青在会上拍了桌子,说“人命关天,百年大计,不能为了省几个钱就拿老百姓的性命开玩笑!”

而另一方,则反复强调“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能被洋人的条条框框束缚住手脚”。

最终的结果,是刘振华的“优化方案”被采纳。

张金山的眼神变得冰冷。他拿出了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档案盒。

【人事-1986-011】

这里面,是关于白马河项目事故的问责处理和相关人员的任免文件。

一份盖着红头的文件上,赫然写着:石长青同志,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在白马河项目中存在严重失职行为,对工程事故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免去其水利局副局长职务,以观后效。

文件的措辞严厉,定性致命。

而在另一份任免文件上,则写着:刘振华同志,在白马河项目中勇于担当,善于创新,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经研究决定,任命刘振华同志为县水利局副局长。

一上一下,一贬一升。

多么讽刺的对比。

张金山将两份文件并排放在桌上,拿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开始逐字逐句地比对。他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签名,任何一个印章的痕迹。

突然,他的目光停在了那份问责石长青的文件上。在附件里,有一份所谓的“专家组鉴定报告”,报告的结论是,即便采用石长青的方案,在当时的暴雨强度下,也无法完全避免事故。而这份报告,是给石长青定罪的关键证据。

报告的末尾,有三位“省水利专家”的签名。

张金山看着那三个签名,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他从口袋里掏出手机,对着那三个签名拍了张照片,发给了省纪委的一个老战友,附上了一句话:“老哥,帮我查查这三位专家,八十年代在省水利厅是不是有这几个人。”

做完这一切,他继续翻阅卷宗。在档案的夹缝深处,他发现了一张几乎被遗忘的、已经泛黄的信纸。

那竟是石长青在被免职后,写给当时县委书记的一封申诉信!

信中,石长青用颤抖的笔迹写道:“……所谓专家组,闻所未闻!其报告中断章取义,歪曲事实,纯属构陷!我请求组织重新调查,还我清白……”

信的末尾,没有批示,只有一个档案管理员留下的铅笔字:“此件不予归档,暂存。”

“暂存”,一存,就是三十年。

张金山看着这封信,仿佛能看到一个刚直的老技术干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发出的不甘与悲鸣。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省里的老战友发回来的信息,很短,但内容却如同一道惊雷。

“老张,查无此人。八十年代省水利厅专家名录里,根本没有这三个人。签名是伪造的!”

轰!

张金山的脑子里像是炸开了一样。

伪造专家签名,出具虚假鉴定报告,以此为依据,扳倒一个坚持真理的副局长,自己取而代之,平步青云!

这不是简单的官场倾轧,这是一桩彻头彻尾的冤案!是一起性质极其恶劣的政治构陷!

张金山猛地站起身,胸口剧烈地起伏着。他一把抓起桌上的所有关键文件,快步走出特藏库,连招呼都没跟馆长打,径直冲出了档案馆。

夜色已深,安河市华灯初上。

王正国的办公室里,灯依旧亮着。他没有走,他在等。

当张金山推开门,将一叠复印件和那封石长青的绝笔信拍在他面前时,王正国知道,他等到了。

“书记,您看。”张金山的声音沙哑,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怒,“物证,人证,俱在!这是一起沉了三十年的惊天冤案!”

王正国拿起那封信,看着上面一个个力透纸背的字,他的手,也开始微微颤抖。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窗外璀璨的城市夜景。这片繁华之下,埋藏了多少这样的肮脏与不公?

“老张,”他没有回头,声音却冷得像冰,“立刻成立秘密调查组,你来当组长。从今天起,你们的代号,就叫‘惊蛰’。”

“是!”

“第一步,不要动刘振华,先从外围查。把当年所有参与过这个项目,并且现在还活着的人,都给我列一张名单。”王正国转过身,眼中已无半点犹豫,只剩下无尽的寒意。

“我要让那些以为历史可以被任意涂抹的人知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三十年,不算晚!”

他顿了顿,目光似乎穿透了夜空,望向了安河县的方向。

“第一个目标,就从那个伪造签名的‘专家组’开始查。我倒要看看,是哪个牛鬼蛇神,敢冒充省里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