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所以想请教您这位老领导。我想到市纪委宣教室去碰碰运气,看看人家能不能给指点一下。就是不知道……市里机关,跟咱们这儿规矩一不一样。”陆远小心翼翼地抛出自己的问题。
周海东在那头轻笑一声:“你小子,鬼精鬼精的。想去市纪委,又怕摸不着门路,对吧?”
“什么都瞒不过您。”
“我跟市纪委的人不熟,帮不了你什么大忙。”周海东话锋一转,“不过可以告诉你个事儿。市里的领导,除了开会,都喜欢在机关食堂的小餐厅吃饭。王书记这个人,没什么架子,也不搞特殊,中午十二点一到,准时去吃饭,风雨无阻。他有个习惯,饭后不休息,喜欢在院子里那条梧桐道上,一个人走个十来分钟。”
陆远的心猛地一跳。
这就是他要的,最关键的情报!
“谢谢周书记,太谢谢您了!我就是去投个稿,能不能成随缘,主要是去学习学习。”陆…
“行了,别跟我来这套虚的。”周海东打断他,“记住,年轻人,有机会要抓住,但没机会,千万别硬上。市委大院不比县里,摔一跤,可能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我记住了,谢谢周书记教诲。”
挂了电话,陆远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剧本的第二幕,演员的走位和出场时间,都齐了。
现在,是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幕:如何递出“炸弹”。
他不能直接说,一个字都不能提。他要做的,是“暗示”,是“引导”,是“点拨”。
他要像一个高明的催眠师,在王书记的脑子里,种下一颗怀疑的种子。然后,由王书记自己,去把这颗种子浇灌、培育,直到它长成一棵能够掀翻方振邦这艘大船的参天大树。
陆远重新坐回桌前,拿出一张便签纸。
他要在“偶遇”时,在短短几分钟的谈话里,把几个最关键、最能引人遐想的“疑点”,当成自己写论文时发现的“历史趣闻”,不经意地讲出来。
比如:“王书记,我发现个有意思的事。三十多年前的白马河工程,当时负责技术的石长青局长,坚持要用更花钱但更安全的方案,结果后来工程出了点小问题,他反而被当成反面典型给处理了,真是可惜了。”
再比如:“更有意思的是,当时力主用便宜方案,并且在石局长出事后火速提拔的那个年轻人,就是现在跟我在一个院里的刘副书记。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这些话,单独听,每一句都没问题,都是在陈述一个“有趣”的历史事实。但组合在一起,再由王书记这样嗅觉敏锐的纪检老手一听,味道就全变了。
这还不够。语言的暗示,可以被斥为捕风捉影。他必须留下一个“实物”,一个能把所有线索都串联起来的“钥匙”。
陆远在那张便签纸上,写下了几个数字。
【综-1984-037】
【人事-1986-011】
【城建-1985-A09】
……
这些,全都是他这几天从浩如烟海的档案中,找出的那几份最核心文件的索引号。有了这些号码,纪委的人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精准地调阅出所有相关的卷宗,包括那份藏着磁带的牛皮纸袋。
他将这张小小的便签纸折好,放进口袋。
在谈话结束,转身告辞的时候,这张纸会“不小心”地从他口袋里滑落,掉在王书记的脚边。
他不能回头去捡。他要表现得毫无察觉,脚步坚定地离开。
一个“天真”的、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年轻研究员,在向敬仰的领导汇报完思想后,激动得连东西掉了都不知道。
这个表演,合情合理。
所有的环节,所有的细节,陆远在脑海里反复推演了十几遍,确认没有任何疏漏。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了那扇积满灰尘的窗户。一股冰冷的夜风灌了进来,吹在他脸上,让他感到一种刺骨的清醒。
他看着远处市区的方向,那里灯火辉煌,宛如星河。
他知道,自己即将踏上的,是一条真正的钢丝。
钢丝之下,是万丈深渊,粉身碎骨。
钢丝的尽头,是另一片天空,海阔天空。
陆远缓缓地吐出一口白气,在冰冷的空气中迅速消散。他脸上没有了紧张和恐惧,反而露出了一丝微笑。
一个真正的影帝,从不畏惧挑战高难度的角色。
剧本已经写好,道具已经备齐,唯一的男主角也已经就位。
现在,是时候拉开这场大戏的帷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