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蓄力量?
这四个字,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他心头的迷雾。是啊,当前县里的财政紧张,几个大项目推进缓慢,看似萧条,可这不也正是一个调整结构、夯实基础、为下一次腾飞积蓄力量的好时机吗?
他一直当局者迷,竟不如一个山里青年看得透彻!
“好!说得好!”马文远忍不住一拍大腿,看向陆远的目光灼灼发亮,“枯荷听雨,听的是禅音,见的是风骨!我以前只知其形,今日听你一言,方得其神!”
陆远内心暗笑:“系统出品的《诗词典故高级解读》,果然好用,专治各种文青病。”
但他脸上,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的表情,仿佛刚才那番话,不过是信口拈来。
这种看似闲聊,实则交锋的场景,在每个周末不断上演。
他们从钓鱼的技巧,聊到天上的流云;从水库的鱼种,聊到山间的草木;从《周易》的阴阳,聊到《道德经》的无为。
陆远每一次的回答,都像一个技艺精湛的剥笋人,总能恰到好处地剥开事物的表象,露出最核心、最引人深思的内里。他从不主动表现,却总能在马文远不经意间抛出的话头里,展现出远超他年龄和身份的学识与见地。
马文远对他的兴趣,也从最初的“有趣”,变成了“欣赏”,再到现在的“惊为天人”。
他彻底相信,陆远就是那种隐于山野的“高人”。或许正因为没有被俗世的条条框框所束缚,才能有如此清澈的眼光和通达的智慧。
他开始把陆远当成一个真正的“忘年交”,一个可以倾诉心中烦闷,而不用担心被揣摩、被利用的朋友。
“陆远啊,”这天,马文远看着空空如也的鱼护,非但没有失落,反而一脸畅快,“跟你聊一上午,比我钓十条大鱼还舒坦。心里的那些石头,好像都被你这山风给吹走了。”
陆远知道,时机,正在一点点成熟。
他笑了笑,收拾着东西,准备像往常一样离开。
“大叔,您要是觉得舒坦,下周我从山里给您带点自己炒的野茶。提神,润喉,比您抽烟强。”
这句再寻常不过的话,却让马文远心中一暖。
他看着陆远,忽然觉得,自己或许可以为这个忘年交做点什么。这样一个有才华、有德行的年轻人,一辈子窝在山里,实在是太可惜了。
“好啊。”马文远答应得十分爽快,他看着陆远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又像是想起了什么,状似无意地问道:“对了,你一个人在山里,日子过得还好吧?有没有什么难处?”
来了!
陆远心中警铃大作,他知道,整场大戏最关键的一句台词,即将登场。
他停下收拾的动作,转过头,脸上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苦笑,重重地叹了口气。
“难处?大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