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记录,把他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尽职尽责、临危不乱的形象,同时,也和李建军的“失联”形成了鲜明对比。
写完之后,陆远没有停下。他开始对这几页纸进行“做旧”处理。
他将日志翻到中间几页,用手指的侧面轻轻摩挲纸张边缘,制造出经常翻看的磨损感。然后,他倒了一点杯子里早已凉透的茶水,用小指蘸了一滴,小心翼翼地滴在某一页的角落,形成一个自然的、不甚明显的茶渍。
他又把本子合上,放在桌角,用手肘不经意地压了一下,让本子出现一个自然的、轻微的折痕。
做完这一切,他端详着自己的“作品”,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已经不是一本简单的伪造日志了。
这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一个充满了暗示和细节的舞台道具。它就像一把手术刀,明天,他将用这把刀,精准地切开青山镇官场这个看似密不透风的脓包。
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子。
他走到宿舍那面唯一的,边缘已经起了黑点的穿衣镜前。
镜子里的人,面容清秀,带着一丝书卷气,眼神却深邃得可怕。
他开始对着镜子进行最后的排练。
他练习着【隐藏的知情者】这个角色应有的神态。不是愤怒,不是悲伤,而是一种复杂的,混合了失望、隐忍、和一丝淡淡决绝的表情。
他练习着明天在会上发言的语气。语速要慢,带着一丝疲惫和沙哑,仿佛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每一个停顿,都要恰到好处,留给听众足够的脑补空间。
他甚至开始演练一个关键动作——如何在最恰当的时机,“不经意”地让这本工作日志从公文包里滑落。
掉在地上,声音不能太大,否则显得刻意。也不能太小,必须能吸引到关键人物——比如市纪委调查组组长——的注意。
他反复尝试着,调整着身体的角度,手臂的力量。
【系统提示:宿主正在进行高强度角色揣摩,精神力轻微消耗中。】
【系统分析:宿主当前表演方案,核心在于利用“道具”的模糊性,引导关键人物产生“脑补”。风险评估:此方案极大依赖于关键人物的性格与洞察力。若关键人物性格保守或被蒙蔽,方案有50%概率失效。】
“50%?”陆远看着镜中的自己,笑了。
“人生哪有100%的剧本。演员的魅力,不就是把50%的可能,演成100%的必然吗?”
他不再理会系统,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
夜,越来越深。
外面的世界,王振国或许已经安然入睡,李建军可能还在某个酒局上吹牛。他们都以为,那个叫陆远的年轻人,只是一枚可以随意丢弃的棋子。
他们不知道,这枚棋子,已经悄然变成了执棋的手。
天边泛起了一丝鱼肚白。
新的一天,来了。
陆远关掉台灯,将那本承载着他全部希望的工作日志,小心翼翼地放进了那个老旧的公文包里。
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领,看着镜子里那个眼神平静的青年。
“好了,我的导演。”他对自己轻声说。
“演员,已就位。该去片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