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小河村(1 / 2)

离开了苟史村,王岩的心情颇为复杂。

既有替苟二喜感到的高兴,也有一丝对凡俗人家生活不易的感慨。

他拍了拍腰间的储物袋,里面除了他自己的物品外,还多了一袋沉甸甸的土特产。

那是苟二喜的父母硬塞给他的,说是自家晒的腊肉,腌的咸菜和一些山里的干果,都是二喜爱吃的,千叮万嘱一定要带给儿子。

老两口还想杀鸡宰鹅款待王岩,被他以还有要事在身婉拒了。

下一步,他要去的是牛三福的家。

翌日晌午,王岩抵达了小河村。

这村子比苟史村看起来更加贫穷,村边的河水浑浊缓慢,两岸的土地也显得有些贫瘠。

村口的孩童大多面黄肌瘦,穿着打满补丁的衣物,好奇又带着一丝怯意地看着衣着整洁的王岩。

王岩这一次没有遇到耳背的村口大爷,很容易就打听到了牛三福家的位置。

他来到那处院外。

院子连个像样的门都没有,只用一些歪歪扭扭的树枝勉强围了一圈。

隔着稀疏的篱笆,王岩看到了院内的情形。

时值晌午,一家子人正围在院子中央一张破旧的,用石头垫着腿的木桌旁吃饭。

人数之多,让王岩微微咋舌。

粗粗一看,大大小小,竟然有接近十个孩子!

从看起来十三四岁的半大少年,到还在地上爬的稚龄幼童,排排坐在长凳上或直接坐在泥地上。

牛父和牛母,一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的夫妇,正守着一口巨大的,冒着微弱热气的铁锅。

锅里是几乎看不到米粒、清汤寡水的野菜粥。

牛母用一个木勺,小心翼翼地给每个孩子碗里舀着稀粥,分量少得可怜。

牛父则在一旁沉默地看着,眉头紧锁,脸上刻满了生活的艰辛。

孩子们捧着碗,几乎是狼吞虎咽,几口就把那点稀粥喝完了。

其中一个孩子,约莫三四岁,把碗舔得比洗过还干净,却依旧瘪着嘴,眼巴巴地看着空碗,带着哭腔嘟囔:“娘,饿...还想吃。”

牛母脸上闪过一丝心疼和不耐,呵斥道:“吃吃吃!就知道吃!哪还有多的?再坚持坚持,饿不死就行!等过段时间地里收了粮,大家再多吃点!”

一旁的牛父也叹了口气,声音沙哑地补充道:“你们就知足吧!还好最能吃的老三被我们送走了。他要是还在家,就他那个胃口,你们碗里的这点都得再分他一半,到时候连这点汤水都喝不热乎!”

听到这话,原本还有些骚动的孩子们顿时都安静了下来,默默地低下头,看着自己空荡荡的碗,不敢再吭声。

这时,一个稍大点的女孩,怯生生地抬起头,小声问道:“爹,娘,三福哥哥他什么时候能回来呀?”

牛父有些不耐烦地摆摆手:“你们管他做甚么?他不回来才是好事!”

那女孩却不放弃,眼中带着一丝憧憬:“你们不是说,哥哥去拜仙山,当神仙去了吗?要是哥哥真的当上了神仙,他回来以后,我们肯定就不愁吃的了!是不是?”

“当神仙?”牛父嗤笑一声,笑容里充满了苦涩和现实的残酷:“哪有那么容易就当神仙的?别整天想那些有的没的。”

孩子们被父亲的话吓得缩了缩脖子,不再敢言语。

院子里只剩下那个最小孩子压抑的,因为饥饿而发出的细微抽泣声。

站在院外的王岩,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听在耳中。

他的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很不是滋味。

他原本以为,牛三福和苟二喜一样,是怀着对仙道的向往和家人殷切的期望离开的。

却没想到,真相竟然如此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