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的这些大妈大叔也都没犹豫,拿个袋子就挤进去拿挑出来的这些大
有个大叔挑了三个开大伞的芝麻菌递给老板过秤,:“两斤七,135。”
“啥?一个菌就一斤了?”
这话一出来,还在挑菌的众人都停下手里的活,都看向老板摆在地上的台秤。
“一个菌子就50块钱了,吃不起吃不起。”有个大妈看看自己袋子里的东西,连忙放手撤退出人群。
“秤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菜市场门口有公平秤,我敢在这里摆摊我就不怕你去上公平秤。
这么大个菌子没一斤我才奇怪了。”
“是啊!这秤没问题的,这么大个菌子一斤都不止,我估计要有一斤出头。”摊子边上一个卖菜的大哥帮衬说一句。
“那行!135就135。
你跟我去公平秤过一下。”
“行!帮忙看一下摊子。”迷彩服大叔跟边上卖菜的摊贩说一声就去跟着去了菜市场门口放着的公平秤。
众人都站起来往那边看去,随着老板没好气的说那个买菌子的大叔几句,这摊位继续开始。
“我出来摆摊卖点东西,讲的就是诚信,多你十块八块的我也发不了财。
秤是准的,要是不准拿也是造秤公司的事,我不屑于做这种缺斤少两的活计。”
秤是准的,摊位大叔在那好一顿说,把那些自己眼光差还赖老板骗秤的客人给说的不好意思了。
最大那个菌子真的有一斤一两,一个就是50块钱。
菌菇的伞柄又粗又长,伞叶厚实,经常在手上过东西的人就能判断出准确重量。
就是这些买菌菇的客人没预料到自己的钱不经花,还想着一瓶矿泉水买两斤稻谷的事情。
骗秤只是一个小插曲,现在的城里人很多都是从村子里出来的,他们小时候都有过采蘑菇的经历。
迷彩服老板带来的三个箩筐芝麻菌很快就被抢完,那现金都收了一大把。
红的票子很耀眼,这档子生意让罗南很是心动。
产菌子的地方确实比八九十年代少了,桉树的种植把以前的山林环境都破坏殆尽,采蘑菇也成了小时候的回忆。
别人不知道什么地方有芝麻菌可以采摘,但罗南却知道有一个。
去年一个族姐出嫁,罗南就跟车去送嫁了,好家伙,那地方真的山到不行,很难想象广东这个经济大省也会有那么山咔咔的地方。
县道边上拐村路进去,然后开车摇一个半小时到地方。
上山下山过河,也是想不明白怎么会有人住在那么深的地方,小鬼子都懒得去扫荡。
嫁进去开车一个半小时,等孩子走出来可能需要一辈子。
那地方田地很少,但木材资源非常多。
距离县道路好走的那些地方都种了桉树,但往里走的许多地方还保留着松树林。
而芝麻菌就是松针腐烂之后下雨出太阳就冒出来。
那个村子已经没几户人家,那也就没人上山找这些东西。
心动了,看着迷彩服大叔在收摊,东西都搬运到不远处路边停放的面包车上。
“二手的面包车,一万块钱就能买一辆车况比较不错的。
剩下六千块钱当活动资金,这生意有得搞,找菌菇顺带收点东西一起摆摊。
这比上班要强太多了。”
说做就做,罗南立马就打摩的去找二手车行去买五菱致富面包车。
“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啊!”
摩的带着罗南快速穿行,原来在自己上班的时候,街道上有那么多不用上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