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七星侠影:侠义风云录 > 第99章 归心似离弦,险关过重重

第99章 归心似离弦,险关过重重(2 / 2)

事情就此定下。众人立刻开始准备。

石峰带人取来了一副用坚韧的老藤和粗布制成的担架,虽然简陋,但十分结实,而且轻便,适合山地行走。他还准备了一些耐放的干粮、肉干和清水。

沈婉儿和胡馨儿小心翼翼地给林若雪和杨彩云穿戴整齐。林若雪依旧昏迷,如同沉睡的玉人。杨彩云虽然虚弱,但神志清醒,她挣扎着想要自己走,被沈婉儿严厉制止。

“五师姐,你现在必须静养!听话!”沈婉儿难得地拿出了师姐的威严。

杨彩云看着师妹们担忧而坚定的眼神,最终叹了口气,不再坚持,任由她们将自己扶上担架躺好。

秦海燕活动了一下手脚,虽然内力只恢复小半,但那股豪迈悍勇之气已然回归。她将“掠影”剑仔细擦拭了一遍,背在身后。

周晚晴也收拾停当,“流萤”短剑贴身藏好。

胡馨儿将那枚“穿云哨”仔细地贴身收好,这是磐石寨的情义,也是未来的一个希望。

告别的时刻到了。石大嫂、春妮等许多寨民都自发地来到药屋外送行。她们拿着一些煮熟的鸡蛋、新烙的饼子,硬塞到沈婉儿和胡馨儿手里。

“路上吃,路上吃…”

“千万小心啊…”

“以后…以后若有机会,再回来看看…”

质朴的话语,真诚的关切,让沈婉儿、胡馨儿和周晚晴都红了眼眶。就连一向刚硬的秦海燕,也用力地抱了抱拳,虎目微湿。

阿木勒爷爷站在药屋门口,只是挥了挥手,便转身走了进去,背影显得有些佝偻。

石峰挑选了四名最为精壮彪悍、熟悉地形的年轻猎人,算上他自己,一共五人负责护送。他们也都背弓挎刀,做好了应对危险的准备。

“走吧!”石峰一挥手,两名猎人抬起担架(林若雪和杨彩云),队伍缓缓启程,向着寨子那条隐蔽的出口走去。

穿过那条狭窄幽暗的天然隧道,再次踏上荒凉的戈壁,回首望去,磐石寨那隐蔽的入口已然消失在嶙峋的怪石之后,仿佛从未存在过一般。

但那份温暖与恩情,却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

有了石峰等人的带领,路途变得顺畅了许多。他们完全避开了一切可能有人烟的大路,专门挑选那些野兽行走的、极其隐蔽荒凉的小径。这些山民猎人常年在此生活,对地形的熟悉程度远超想象,总能找到最省力、最安全的路径。

担架被抬得很稳,尽量减少颠簸。沈婉儿时刻关注着林若雪和杨彩云的情况,不时为她们喂些清水。

一路上,气氛沉默而压抑。每个人都深知前路的艰险。虽然暂时离开了万毒林那片绝地,但幽冥阁的威胁如同悬顶之剑,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不会从哪个角落里冒出致命的杀手。

胡馨儿的感知力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戒,如同最灵敏的雷达,扫描着周围的每一寸土地。秦海燕和周晚晴一左一右,护卫在担架两侧,手始终按在剑柄附近。石峰等猎人则分散在队伍前后外围,目光锐利地巡视着四周,如同经验丰富的头狼,警惕着任何可能的危险。

戈壁的气候变幻莫测。白天烈日灼人,风沙扑面;夜晚则寒冷刺骨,滴水成冰。好在石峰等人经验丰富,总能找到相对背风避寒的落脚点,升起小小的篝火取暖,并安排人轮流守夜。

如此昼行夜宿,走了大约三四日,已经深入戈壁腹地,距离磐石寨已有相当一段距离。

这一日午后,天色突然阴沉下来,狂风卷起漫天黄沙,能见度急剧下降。

“不好!是沙暴要来了!”石峰抬头看了看昏黄的天色,脸色变得凝重起来,“快!跟我来!前面有个废弃的烽燧堡,可以躲一躲!”

众人闻言,立刻加快脚步,顶着狂风,艰难地向前行进。在能见度极低的沙尘中跋涉了约莫半个时辰,前方终于出现了一个黑乎乎的、坍塌了近半的土石结构建筑的轮廓。

那是一个早已被废弃不知多少年的小型烽燧台,只剩下一个大概的框架和一间还算完整的底层土屋。

众人连忙躲了进去。土屋里面积不大,布满灰尘和蛛网,角落里还有一些不知是什么动物留下的干枯骨骸,但总算能抵挡狂风和沙尘。

刚安顿下来没多久,外面的沙暴就彻底爆发了。狂风呼啸,如同万鬼哭嚎,卷起的沙石猛烈地拍打着烽燧台的墙壁,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仿佛随时都能将这残破的建筑彻底摧毁。天色完全暗了下来,如同黑夜提前降临。

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幸好及时找到了这个躲避之处。

石峰安排两个猎人在门口警惕,其他人则抓紧时间休息,吃些干粮补充体力。

然而,就在沙暴最猛烈、风声几乎掩盖了一切其他声音的时候——

正在闭目调息的胡馨儿,猛地睁开了眼睛!她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师姐!”她失声低呼,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惊恐,“…有…有很多人!正在朝着我们这里过来!速度很快!而且…而且他们好像…根本不受沙暴的影响!”

“什么?!”所有人心头猛地一紧!

秦海燕和周晚晴瞬间弹起,长剑出鞘!石峰和几名猎人也立刻抓起武器,紧张地望向门外那如同混沌般的沙暴!

怎么可能?在这种极端的天气里,怎么会有人行动?还速度很快?不受影响?

除非…来的根本不是普通人!

是幽冥阁的追兵?!他们竟然真的追到了这里?!而且还精准地找到了他们的位置?!

绝望和冰冷的杀意,瞬间再次笼罩了这间小小的、残破的土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