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轨道城建”与材料供给(与第一阶段并行)
要建造如此规模的结构,材料从何而来?答案令人窒息——拆解行星。
水星,这颗距离太阳最近、金属含量丰富的行星,被选定为首个“矿场”。庞大的“行星粉碎者”舰队和自动化采矿工厂将被部署过去,将其逐步分解,提炼出所需的金属、硅等基础材料。同时,在金星轨道附近,开始建立初步的太空工厂和建设基地,作为戴森球组件的前线制造和组装中心。
第三阶段:“节点”与“骨架”构筑(预计耗时数百年)
随着能量收集网的初步建成和材料供给的稳定,开始部署大型的节点空间站。这些节点站如同建筑中的承重柱,它们之间通过高强度纳米碳管缆绳或能量束连接,形成戴森球最初的“骨架”网络。更多的收集单元将填充到骨架之中,逐步提高能量收集率。
面临的挑战,如同环绕恒星的尘埃带,无穷无尽:
· 轨道力学与稳定性:如何确保数以亿计的卫星在复杂引力环境下保持相对稳定,不相互碰撞?
· 材料学极限:需要研发能长期耐受太阳极端高温、辐射、耀斑冲击的新型材料。
· 能量传输损耗:跨越数亿甚至上亿公里的无线能量传输,其效率如何保证?
· 对太阳系生态的影响:遮蔽部分阳光,是否会对地球、火星等行星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 ……以及那最令人不安的一点——如此巨大的能量波动和宇宙工程,会否像星门实验一样,成为黑暗森林中最耀眼的灯塔,提前将“信标”文明招来?
这是一个赌上文明全部未来,将整个种族的命运抵押给一颗恒星的疯狂计划。它需要数代人的不懈努力,需要耗尽数个行星的资源,其过程充满了未知的风险。
但当江辰站在元首府,望向窗外那颗给予万物生命的太阳时,他的眼中没有迷茫,只有如恒星内核般燃烧的决意。
“告诉所有联邦公民,”他下达了命令,声音传遍每一个角落,“从今天起,我们不再仅仅仰望太阳。我们要……拥抱它。”
“金乌”计划启动。联邦,这艘在黑暗森林中蹒跚前行的小舟,开始尝试将自己,改造为一艘能够汲取恒星之力的……方舟。希望与毁灭,从未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