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项目组的发现,如同一块块冰冷的拼图,逐渐拼凑出一幅令人毛骨悚然的宇宙图景。当联邦最顶尖的数据分析师、天体物理学家和情报专家,将“启航号”传回的所有数据、太阳系海底金字塔的信息、乃至“低语者”事件中获取的碎片化情报,一同置于“伏羲”超级计算机中进行交叉比对和深度推演时,一个指向明确、且迫在眉睫的结论,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联邦上空——摧毁“望舒”文明的“信标”文明,其威胁并未成为过去,它们极可能仍在活跃,并且,其目光……已然投向了太阳系。
证据链一:能量特征的时空关联性
“伏羲”对比了“望舒”星遗迹中残留的、属于“信标”文明的攻击性能量签名(主要来自大气层中的特定高能粒子衰变产物和物质分解场残留效应),与太阳系海底金字塔自毁前散发出的能量波动,以及“低语者”精神污染中蕴含的某种底层“秩序”倾向。
分析结果显示,三者之间存在显着的同源性。虽然表现形式不同(物理分解、信息扰序、精神侵蚀),但其能量内核的数学结构和遵循的某种超越已知物理的“规则”,指向同一个源头——一个崇尚绝对“秩序”、并对不符合其标准的文明执行“格式化”的超级文明。
证据链二:“信标”网络的潜在激活
对海底金字塔数据的重新梳理发现,其作为“信标”的功能,并不仅仅是发送坐标。它更像是一个沉睡的“评估节点”和“激活器”。它在持续不断地、以极其隐蔽的方式,扫描和评估太阳系内文明的发展状态、科技树方向、灵能水平以及……社会结构稳定性。
“望舒”文明的毁灭模式显示,“信标”文明的攻击,往往在目标文明达到某个特定的“技术奇点”或“灵能阈值”后触发。而联邦近年来在灵能科技(聚灵阵、筑基丹)、生物科技(基因原能)、以及初步掌握上古遗迹技术等方面的爆炸性发展,尤其是成功摧毁海底金字塔并破解其部分科技的行为,极有可能已经触发了这个“评估节点”的警报!
证据链三:“种子”与“净化”的逻辑推演
“望舒”文明最后警告中的“种子已播撒”,结合木卫二巨兽体内发现的非自然基因片段、筑基丹中那无法根除的异常能量波动,以及“低语者”试图进行精神“净化”的行为模式,“伏羲”构建了一个可怕的模型:
“信标”文明在执行“净化”前或过程中,会向目标星系投放某种“种子”。这些“种子”可能以生物形态(如改造木卫二生物)、技术形态(如嵌入丹方的缺陷)、或信息形态(如低语者的精神污染)存在。它们的作用可能是:
1. 加速观测:促使文明加速发展,更快达到“净化”阈值。
2. 内部瓦解:在文明内部制造无法解决的矛盾或隐患,使其从内部崩溃,降低“净化”成本。
3. 标记与引导:作为信标,为后续的“净化”力量提供精确的定位和打击指引。
太阳系内,已经发现了至少两种疑似“种子”的存在(木卫二巨兽的异常、筑基丹的隐患)!这意味着,太阳系不仅被标记了,而且“净化”的程序,可能早已在无声无息中……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