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风暴的余威尚在联邦上空回荡,官僚体系如履薄冰,资本巨鳄暂时蛰伏。然而,一股新的力量,却在这权力与资本博弈的缝隙中,悄然崛起,并开始展现出令人侧目的能量——新兴的星际媒体。
不同于旧时代被财阀或政府牢牢掌控的喉舌,星际时代的信息传播呈现出爆炸式的多元性。依托于覆盖大部分殖民星域的量子通讯网络,一批拥有独立采编权、以“真相”和“监督”为旗号的媒体机构应运而生。其中,以总部设在边缘星域自由港“十字路口”、以深度调查和敢言着称的“星网之声”最为活跃。
主编海伦·李,一位曾在联邦官方通讯社工作,因不满其审查制度而愤然离职的资深记者,以其敏锐的嗅觉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带领着“星网之声”在各大势力的夹缝中生存壮大。
廉政风暴期间,“星网之声”并非简单地转载官方通告。他们迅速推出系列深度报道,不仅详细梳理了落马官员的犯罪链条,更将笔触伸向了其背后若隐若现的资本影子——虽然没有直接点名星贸等巨头,但通过详实的股权关联图、资金流向分析,巧妙地引导读者自行联想。报道引发了巨大反响,点击量突破天际,甚至倒逼官方在后续通报中,不得不更多地提及“特定企业的围猎行为”。
风暴暂歇,“星网之声”并未停止挖掘。
这一次,他们将焦点对准了“铱星-1”开发管委会成立后,一个看似微不足道,却直接影响民生的问题——随着开发计划提上日程,与小行星带毗邻的“谷神星”殖民区,生活物资价格,尤其是食品和饮用水,在过去一个月内飙升了百分之五十。
官方解释是“物流成本因航道管制临时增加”。但海伦派出调查记者潜入谷神星,发回了触目惊心的影像和资料:并非物流问题,而是几家大型星际物流公司(均与星贸等巨头有千丝万缕联系)联合控盘,囤积居奇,人为制造短缺,哄抬物价。而殖民区政府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官员涉嫌入股了相关的物资公司。
报道以《“铱星”未开,“谷神”先痛:谁在吸食殖民者的血?》为题,配以面黄肌瘦的殖民者排队购买天价合成食物的照片,以及内部流出的囤货仓库坐标和交易记录,在“星网之声”平台重磅发布。
报道一出,瞬间引爆了舆论,尤其是激起了广大底层民众和边缘殖民者的强烈共鸣与愤怒。
“无耻!前线殖民者在用生命开拓,他们却在后面喝血!”
“管委会呢?元首府呢?管不管?!”
“又是这些该死的公司!廉政风暴怎么没把他们刮走?”
“我们需要真相!需要公平!”
舆论的压力,如同海啸般冲向殖民区政府和联邦相关部门。原本打算冷处理的殖民区总督,不得不在二十四小时内出面道歉,承诺平抑物价,并“调查”相关企业。
然而,事情并未结束。
几天后,“星网之声”再次抛出一枚重磅炸弹。这次直指“铱星-1”开发本身。他们引用匿名专家(后被猜测是科技部或科学院内部对激进开发路线不满的人士)提供的分析,质疑管委会目前倾向于采用的、由“科拓联合体”主导的“原位精炼”技术,存在巨大的环境风险,可能对小行星带的引力平衡造成不可预测的扰动,甚至可能影响邻近航道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