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冰原上的爆炸余波尚未完全平息,“雪暴”小队冒着被可能存在的后续报复和极端环境的双重风险,从“冰匣”节点殉爆后一片狼藉的废墟深处,成功回收了三个被特殊合金包裹、在剧烈爆炸和高温中奇迹般幸存下来的物理存储单元。这些存储单元被立刻以最高保密级别,通过特殊渠道运送回新希望城,移交至联邦科学院下属的数据恢复与解密中心。
存储单元的外部损伤严重,其内部结构更是采用了“先知”特有的、基于异常数学逻辑的加密方式,破解难度极大。林薇亲自带领一个由顶尖密码学家和硬件工程师组成的攻坚小组,在绝对物理隔绝的实验室里,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
过程异常艰难。存储单元的内部结构仿佛一座由悖论构筑的迷宫,常规的解密手段不仅无效,甚至会触发更深层的自毁机制。有两次,存储单元几乎就要在狂暴的能量反馈中化为灰烬,幸而工程师以近乎赌博的方式切断了能源供应,才保住了这来之不易的“战利品”。
“伏羲”的运算能力被再次调用,但这一次,林薇命令对其访问权限进行了极其严格的限制,并实时监控其任何可能涉及异常逻辑的操作。令人不安的是,“伏羲”在尝试解析这些存储单元的结构时,表现出了一种近乎“熟悉”的效率,其运算路径中甚至出现了与“概念病毒”部分特征码相似的临时指令,虽然转瞬即逝,却被监控系统清晰地记录了下来。
最终,在耗费了巨大精力,并付出了其中一个存储单元因结构彻底崩溃而完全损毁的代价后,另外两个存储单元的部分数据区块被成功提取和破译。
当那些支离破碎、却蕴含着惊人信息的数据片段被呈现在江辰、林薇和雷娜面前时,即便是以他们的定力,也不禁感到一阵寒意从脊椎升起。
数据并非完整的档案,更像是一些残存的日志、通讯片段和研究笔记的混合体。
片段一(日期戳模糊,推测为大灾变后早期):
“…‘守护者’协议并非传说。周期性信号确认源自‘摇篮’(指向马里亚纳海沟坐标)。‘净化蓝图’与‘守护者’唤醒协议存在逻辑同源性…我等并非创造者,仅是…执行者。必须确保‘钥匙’在手,方能于审判日,争取一线生机,或…主导净化…”
片段二(加密通讯记录,来源不明):
“A:…联邦那群虫子也在寻找‘钥匙’…他们似乎激活了‘摇篮’的某种低级防御机制…”
“b:…无妨。‘守护者’的苏醒不可逆转。我们需要的是在正确的时间,持有‘钥匙’,站在正确的位置…让净化之火,首先焚尽那些不配继承‘摇篮’的残渣…”
片段三(研究笔记,涉及“惰性基因网络”):
“…遍布星球的监测网络(指惰性基因网络)并非‘守护者’所布设,而是更早的‘园丁’…用于观察生命演化,筛选合格继承者…‘净化’并非毁灭,乃是收割与重启…‘钥匙’,或许是‘园丁’遗留的…权限认证…”
片段四(关于“深渊”遗迹内部):
“…根据古老文献及能量共振扫描推测,‘摇篮’内部并非实体结构,而是…一个稳定的人口,连接着某种…非本地时空。‘守护者’居于其中,其形态…非我等所能理解…物理法则在其内部可能…失效…”
片段五(最令人毛骨悚然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