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转过身,目光灼灼:“比如,将我们五年前使用的早期卧式蒸汽机技术,连同部分矿山机械的制造图纸,打包出售给罗刹国。他们广袤的西伯利亚需要铁路和矿山设备,我们正好用这些‘旧技术’,换取他们珍贵的毛皮、木材,甚至是他们在西方牵制‘日落国’的战略默契。”
“再比如,可以向法兰西王国输出改良后的纺织机技术和部分丝绸、瓷器的精加工工艺。他们的奢侈品行业发达,对此需求旺盛。我们可以借此打开欧洲市场,换取白银,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友好’的技术合作关系,从而在西洋诸国中打入一个楔子,分化他们可能的联合打压。”
首席大法官陆明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陛下此策,深合纵横之道。此乃阳谋,让得到技术的国家受益,从而与我朝形成利益捆绑;同时,我们淘汰的技术,却能换回真金白银和战略空间,并引导对手的技术发展方向,使其始终慢我们一步。”
“正是此理!”江辰赞许地看了陆明远一眼,“这就叫,用二流技术,换一流利益。同时,我们要严格划定技术输出的红线!最新、最核心的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任何试图触碰红线的行为,都将被视为敌对行动,予以最坚决的反击!”
一场围绕技术而展开的、超越传统军事外交领域的全新博弈战略,在江辰的勾勒下清晰起来。这不是简单的闭关锁国,也不是无原则的开放,而是一种极具侵略性的、以我为主的、带着强烈战略意图的“选择性技术转移”。
旨意迅速化为行动。
帝国安全总局的权力得到空前加强,一张更严密的技术保密大网悄然撒开。与此同时,工部下属新成立了一个低调但权力极大的机构——“技术合作与贸易司”,专门负责评估、打包和对外输出那些被列入“可交易目录”的次一级技术。
数月后,一场精心安排的技术展示会在京城郊外的皇家理工学院举行。受邀观礼的,是罗刹国和法兰西王国的使节团。展示的内容,既有令使节们惊叹的早期蒸汽机驱动的水泵、矿山卷扬设备,也有改良后效率提升明显的织布机样品,甚至还包括一些基础的火药配方和初级冶金技术。
展示会后,秘密的谈判紧锣密鼓地展开。帝国的谈判代表,不再是传统的礼部官员,而是由技术专家、商务官员和安全局特工组成的混合团队。谈判桌上,双方就技术细节、作价方式(是以物易物还是白银支付)、后续技术支持与保密条款展开了激烈的博弈。
最终,帝国与罗刹国达成了一项重大协议:帝国向罗刹国输出一整套早期铁路技术(包括蒸汽机车、铁轨和信号系统设计)和矿山机械技术,换取罗刹国承认帝国在远东的部分权益,并承诺在未来五年内提供大量优质木材、皮毛和矿产。与法兰西王国的协议则侧重于轻工业技术输出,换取贸易最惠国待遇和巨额白银。
消息虽未公开,但纸终究包不住火。当“日落国”和其他一些西洋国家得知,他们的竞争对手竟然从那个神秘的东方帝国获得了如此多的“先进”技术时,震惊和恼怒可想而知。他们试图效仿,派出更高级别的使团,提出更优厚的条件,希望能获得同等待遇,甚至觊觎更核心的技术。
然而,他们面对的是帝国技术合作司冰冷而精准的回应:对不起,贵国不在我们目前的“友好合作”名单之内。或者,我们可以谈谈茶叶和瓷器的贸易?
这种区别对待,如同一根毒刺,深深扎进了“日落国”等国的心里。他们意识到,那个东方巨人,不仅拥有令人垂涎的技术,更具备了一种老练而危险的政治智慧。技术封锁的铁幕,第一次由东方国家主导,反向施加在了西方列强身上,虽然这铁幕暂时还留有几扇精心控制的“侧门”。
养心殿内,江辰看着初步达成的技术输出协议副本,以及安全总局报送的、关于西洋各国因此产生的猜忌与纷争的情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带着一丝冷厉的笑容。
“想要技术?可以。但规则,得由朕来定。”他轻声自语。这场围绕科技优势的暗战,才刚刚开始,而帝国,已经凭借着一手“筑高墙”一手“开侧门”的组合拳,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棋局中,抢下了一招妙手。
帝国的反制,不仅仅是防御,更是一场主动的战略布局。技术,在这一刻,成为了比刀剑更锋利的外交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