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盖世悍卒 > 第422章 第一辆汽车的诞生

第422章 第一辆汽车的诞生(2 / 2)

演示虽不完美,却点燃了民间热情。第二天,童谣传遍京城:\"铁马吃油不吃草,日行百里不疲劳\"。有商人重金求购汽车运货,有郎中想改装成移动医馆,最奇的是婚庆行会询问能否做\"彩车\"。

但质疑声依旧尖锐。某御史连续上奏,称汽车\"惊扰地脉\",并举出实例:京郊耕牛听到发动机声就不产奶。张鹤龄索性把试验场搬到乡下,三个月后,那些牛反而习惯了轰鸣声,还长得更肥壮。

真正的反击在端阳节。当赛龙舟的河道因暴雨泛滥时,汽车连夜将救灾物资运到灾区。百姓跪谢时说的不是\"青天大老爷\",而是\"铁马菩萨\"。

七、 荆棘王冠

荣耀背后是更残酷的考验。首辆汽车在耐久测试中散架,第二辆自燃烧成铁架,第三辆...根本没有第三辆的经费。张鹤龄带着徒弟在废料场捡零件时,被顽童扔泥巴骂\"造破车的\"。

最低谷时,苏巧儿拿出嫁妆钱,其他徒弟也纷纷典当家产。有个徒弟在当掉祖传砚台时题诗:\"墨池干涸铁水流,碾碎千金换轮轴。\"这首诗后来刻在汽车博物馆的入门处。

转机来自兵部密令:要求研制军用卡车运输火炮。军饷让研究起死回生,也带来新难题——越野行驶让故障率飙升。某次野外测试中,张鹤龄为修车被困暴风雪,靠喝汽油保暖熬过一夜。

八、 铁马奔腾

天启三十年万寿节,十辆改进型汽车列队驶过长安街。这些安装橡胶轮胎、挡风玻璃的\"天启式\"汽车,已能连续行驶二十里。领头车上插着的龙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旗杆正是当年撞弯的铜鹤腿改造的。

观众发现,每辆车都由不同人驾驶——有白发老匠人,有梳妇人髻的苏巧儿,甚至还有缺门牙的小学徒。当车队在皇极门前整齐转向时,西洋机械师们终于收起素描本,低头行礼。

江辰亲赐车名\"铁马\",并将玉鞭授予张鹤龄:\"爱卿可知,朕为何坚持要造汽车?\"

\"为...富国强兵?\"

\"是让百姓知道,\"皇帝指向远处推独轮车的货郎,\"从今往后,华夏子孙行路不必再靠人脊梁!\"

九、 长路启程

庆功宴后,张鹤龄独自来到试验场。那辆最初的原型车静静停在角落,像个垂暮的老人。他摇动曲柄,发动机竟奇迹般响了起来。

在突突的轰鸣声中,他看见走马灯般的幻影:炸伤的工匠、烧毁的图纸、哭喊的家属...最后定格在苏巧儿发现油管结蜡那夜,冻红的小脸上绽放的笑颜。

\"师父!\"现任工部主事的苏巧儿匆匆赶来,\"兵部说要造百辆铁马运兵,但橡胶不够...\"

\"用竹篾编胎,浸桐油试试。\"老工程师下意识回答,说完自己都愣住——这土法子或许真能成。

十、 星辰大海

五年后的天津港,第一辆出口汽车装船时,张鹤龄已病得无法起身。徒弟们将\"铁马一号\"推到病榻前,发动机轰鸣声中小学徒兴奋地比划:\"师祖,洋人说要用十船香料换一辆车!\"

老工程师浑浊的目光投向窗外。那里,拉货的骡马与运油的汽车在官道上并行,如同两个时代的剪影。他突然挣扎坐起,在遗嘱上添了句:\"车价不得高于百两,要让贩夫走卒也坐得起。\"

当夜星垂平野,有客船水手看见格物院方向升起一道火光,像铁马踏碎星河。而真正的传奇,正随着下线的第一百辆汽车,驶向晨光熹微的地平线。那里有尚未命名的道路,有等待铁轮碾压的荒原,还有一个民族挣脱重力束缚的、永不停歇的征程。